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唐美雲歌仔戲 風從何處來(上半場) (劇情篇,文長有雷慎入)


戲裡與戲外的故事交相疊映
映照出人生中的絢麗與蒼涼
是執迷,還是了悟
能否找到回返初心的那條路

喜歡開場的唱段,小鳳簫與小鳳笙放風箏,唱詞寫得很有童趣,音樂也輕快好聽,舞台上方還有風箏的小投影,加上燈光,非常漂亮。是說第一場發現字幕看不清時,一陣恐慌,只努力想要看清字,反倒沒注意舞台上在演什麼,也因此好不容易看清一句"大目金魚逗毛蟹"時,以為是在描述週邊情景,想著金魚和毛蟹怎麼會在一起? 而且還去逗毛蟹,被咬死比較快吧... 😂😂😂

戲一開場上演歌仔戲和崑曲最愛的才子佳人戲(戲中戲班是京崑班,戲外看戲的是歌仔戲迷,兩劇種都愛生旦戲,一箭雙鵰,配得剛剛好),這段一見鍾情小生小旦甩目尾的戲雖短,卻精準地點出生旦戲的"程式",也順道帶出當時觀眾偏愛生旦戲勝過武戲的趨勢,等同先埋下後面鳳笙擔憂失去舞台的梗。必須說,張生一亮相真的是俊翻全場,芳儀非常適合這樣的角色,而且因為氣質華美乾淨,瞬間OS如果能被這樣的公子調戲也無妨,哈。
這次的舞台走極簡風,巧妙地用那三片屏風隔離出前台後台,而且還可以透過屏風看見後台演員的準備動作。像紅娘和鶯鶯就定位時就先在那竊竊私語,沒多久紅娘手帕舞起來就登場了。虎牢關也是一樣,可以看見呂劉關張在後方作暖身,或是走來走去準備登台,這樣同時可以窺見前後台的動態,安排得很棒,缺點就是如果想要較完整補捉到二邊的畫面,大概都得二刷吧,因為眼睛常必須轉來轉去不知該看哪裏好,呵~



再相逢 你粉墨依舊 繡甲銀盔化身旋風回雪
眼神交會一瞬間 鑼鼓沉寂 笙簫凝咽
青春悄悄零落 空餘數不盡的滄桑歲月
(文字摘自 風從何處來 節目冊)
風從何處來有大篇幅的戲中戲,為了和歌仔戲加以區別,除了新編衣缽記外,編劇還大量用了京崑較常出演的劇目梗,包括西廂記、呂布戰三英(虎牢關)、四郎探母、貴妃醉酒、白蛇傳等(看來星編似乎對京崑戲很熟稔,可惜我對京崑戲陌生,裏面應該有很多巧思妙想是我不知道的)。其中虎牢關是重頭戲,為了配合劇種,編腔讓唐團長以一首高撥子帥氣出場,一開口渾厚的唱腔讓人熱血沸騰,雖然身手難和歐靖龍與左姑姑時代相比,不過依舊是力道十足氣勢萬千,而且邊打邊唱臉不紅氣不喘,聲音還是那樣穩定宏亮,藝驚全場,超讚,再加上白袍加翎子,帥翻天了!!!
個人不懂武戲,基本上就只能是看熱鬧,頂多就看架勢好不好看,有沒有力穩不穩之類的,所以看到鳳簫說武戲有很多精采的眉角時,會覺得蠻遺憾的。不過很喜歡鳳簫鳳笙對看那一幕,燈光瞬間暗了下來,只剩二人凝目對視,一位感慨對方還在台上,一位以為自己在作夢,是幻亦真,唐團長這句唱得真好,而且這段製造了些懸念,漂亮的小ending。

班主宣佈新戲碼這段也非常好笑,這群戲班演員好可愛,聽到法會要請戲,以為是西遊記之類,還馬上各就各位玄奘悟空八戒沙僧都有,想必已經演過很多次了,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不過最好笑的當然還是大家聽到要演衣缽記時的反應,想到星編之前就是寫菩提禪心出道的,更是忍不住大笑,幽了自己和唐團一默啊,顯然他很清楚戲迷們的心聲,難怪他會想出戲中戲這個點子,真的是好樣的!
其實個人不排斥看宗教戲,菩提禪心、台灣歌仔戲班的戲都看,雖然本身沒有宗教信仰,但對宗教是尊敬的,也深信宗教有它的深度哲學在,當面對挫折問題時是有幫助的,只是目前的宗教戲太多是赤裸裸地說法,將一些"術語"硬生生地鑲在戲中,對我來說那等同是把你的想法硬塞給我,對我洗腦,像我這樣非信徒的戲迷來說,真的是頗難吞。而這齣戲很值得讚賞的地方,就是寓佛法於無形,藉由說故事方式,讓戲迷依照自己的背景各自觀照,各自省思,自性自度,這樣才能真正將佛法帶入人心哪。
寫到這,真的很感謝星編為大家示範了一齣好看的佛教戲,這樣的戲不但需要編劇的寫作技巧,還需要編劇的修為、見識與態度,而後者比前者又難得多,相信他本身對於佛學應該有一定認識且尊敬,才能將法與戲內化融合得這麼好,這一定要狂拍手按讚的啦!

迷戀妳的眼角眉梢 妳的一絲淺笑
流連在妳指尖袖梢 扇底桃花飄搖
戲台上但求生生世世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文字摘自 風從何處來 節目冊)
很喜歡夜話這段的畫面,線條簡潔的貴妃椅、小茶几,煙桿架,上頭還點了個漂亮的燈,一整個很生活化也很雅,那身衣服也和場景非常搭,顯見江山秀不是一般跑江湖的戲班班主,是有品味的女人,相對地雙鳳班的質感也無形中跟著提升許多~
這齣戲對於過往戲班人物的關係和往事,不採直接述說的方式,而是在各場中陸陸續續出現一些對話當線索,觀眾必須自行將這些線索連結起來,去想像這些人物的過往。對於習慣直接敘事手法的觀眾或許會不太習慣,不過個人蠻喜歡這樣的手法,一方面有懸念,會好奇以前發生了什麼事,一方面可以自己連結,享受那種原來如此的樂趣。
這段夜話中,即透露了許多訊息,包括鳳笙替江山秀點煙時江山秀的回應,表示二人相處日久有著深厚情誼,不是一般班主和頭牌的關係、包括鳳簫對二人來說都是特別的人物且消失已久、包括蓮姐以前也是名旦,和鳳笙更是對生旦絕配、包括鳳笙一直愛慕著這位蓮姐,但蓮姐卻是嫁給了師父,而且師父還出家了(這根本是超強的八卦話題啊!!!)、包括鳳笙對自己戲曲功力的自信與完美主義傾向、包括江山秀巾幗不讓鬚眉的個性、包括戲班的生態已由武戲轉為文戲,隱含著鳳笙可能將失去舞台...
這麼一小段對話,簡單幾筆卻交待了許多事,而且二人之間流動的曖昧氛圍,還立馬勾起了我熊熊的八掛魂,直想知道他們的過往以及接下去的發展,甚至看第一場時還覺得江山秀唱太多了,因為急著想知道劇情如何發展,真的是很對不起娘子辛苦地練習四個角色(懺悔中,不過後面三場我有認真地陶醉在娘子的表演中,真的,我發誓! 😁😁😁)

娘子節目冊中提到:『每齣戲編劇健星都會給我考試,這次也不例外,和美雲一起回顧江山秀演過的四個女性的角色,那場戲還真是考倒我了。健星每次都笑咪咪地跟我說:「老師你一定可以的,我對你有信心」。我很喜歡接受挑戰,只是現在總會擔心體力,怕自己無法完美呈現編劇想要的感覺...』。
每次看到這段文字,想像娘子和星編說話的語氣和畫面,就覺得這對演員編劇好可愛,然後也不知道該怪編劇這樣折騰娘子,還是該感謝編劇讓娘子有這樣的發揮空間,讓戲迷有這樣的眼福,情緒很複雜耶!
娘子這段分別詮釋了西施、鐵鏡、楊貴妃和洛神,要在短短四句中表現出人物的特色,還要顧及身段唱段,難度是真的頗大。再加上這幾位應該都是京劇有名的角色,人物表現有她的程式在,又請了曹老師來指導設計,對娘子來說是真的蠻大挑戰。不過也要讚嘆編劇這樣的安排,因為江山秀已經退休二十年了,基本上腳步手路本來就生疏,因此娘子不需要真刀實槍地上陣,只需要抓到人物神韻即可,不過個人覺得這難度其實更高,寫意比寫實難,需要很厚實的演技和身段功力,很適合娘子的設計。

雖然覺得娘子那紗帶有點輕,讓她擺弄起來沒有以往水袖那麼順,不過一次看娘子詮釋四個角色,還是很過癮。個人很愛西施微蹲著身子微側著頭微笑著和范蠡對看的姿勢,美呆了。接著虛擬一個捏翎子的動作,劍指一比,馬上英姿煥發的刀馬旦上身(超愛娘子的刀馬旦)。接著的貴妃醉酒,雖然娘子有歲了沒辦法像老師那樣下腰,但神韻還是到了,誠意十足,而且蓮姐的醉態想必鳳笙也心動吧。最後宓姐和曹丕隔著扇子對視而笑,那笑容超甜超媚的,但一轉眼就被夫君給拋棄,眼露哀怨,神態轉換得快又自然,情緒瞬間跟著她轉變。接著江山秀豪氣干雲地說她最想演的是呂后和武則天,讓我忍不住想起榮華富貴中同樣嚮往武則天,不願為楊玉環的太后,沒想到編腔還用了同樣曲調,前後角色相互映襯,讓人驚喜不已。江山秀最後那句拔高的"洗盡鉛華褪下舞衫"更是氣勢萬千,好愛獨立精明豪爽灑脫又洞悉世情的江山秀,害我馬上開始腦補娘子演的武則天了(不過也好想看楊貴妃耶)!!! 😍😍😍
其實論起水袖,娘子的功不是最好的,像那種"電風扇"水袖(抱歉,我不知道專有名詞為何,大家應該知道我指的是什麼吧),娘子應該就作不到,即使是長水袖,功力比娘子強的也不在少數。但私心認為,娘子厲害的地方,在於她的身段不但線條非常柔美,而且是自然到和人和戲和角色融在一起的,就像先生在戲中所說的,身隨意轉(忘了師父怎麼說,但大意是如此)才是十分的功力,而娘子的身段就給我這樣的感覺,不用特別設計,沒有花俏繁複的動作,就是那麼簡單地因應唱詞對白一扭身一擺手,角色的情緒就出來了,而且那圓柔完美的肢體線條讓人讚嘆不已,更不用說那雙會勾人的電眼、嬌媚的笑容,以及隨手捻來啥道具都可以作身段的功力了,永遠的娘子就是永遠的娘子哪,且年紀越大越美越有味道了,娘子好好保重身體,再演個十年啦!
結論:星編繼續幫娘子出考題吧,我看考試結果看得超開心的! 😤😤😤

在鳳笙懷疑錦堂春勾結富商,要搶他的頭牌位子時,他記憶中的師父悄然登場...
個人非常喜歡這段回憶的安排,充滿了巧思,先是鳳笙因為惠能角色被錦堂春拿走,內心感到不安,擔心失去舞台,接著先生以霸王別姬的唱段在鳳笙的回憶中出場(這戲的幾段伶人投影太讚了,尤其是霸王和玲瓏秀!!!),霸王窮途莫路悲憤無奈的心情,正是鳳笙內心最深的恐懼,這個唱段安排得好,小杜也唱得很有感情很有層次,與唐團長對唱相當合拍。
再來是已顛狂的過氣名旦玲瓏秀登場,先生一句演員吃的是青春飯,與那淒涼的身影一起刻進了小鳳簫小鳳笙腦中,接著先生小鳳笙退場,小鳳簫在台上好奇地望著玲瓏秀,另一邊中年鳳簫隨之登場,也同樣因為乞丐而想起了這段往事。(咪神的樓台會好好聽~~~)
這段感覺很像電視劇的過場安排,在舞台上應該是很少見的手法,師兄弟想起同樣的往事,但卻在這段回憶前後分別出現,整段演出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切換得簡潔緊湊卻清楚明瞭,就如網友所說,時空流轉不著痕跡,讓人讚嘆不已的巧思與手法,且舞台上或是光影流動或是巨大影像投影,都製造了一種如夢似幻的迷離感,替導演、編劇、舞台、燈光等拍手按讚!
另外,這段回憶對鳳簫鳳笙的人生也有極大的影響,鳳簫為了出名而唱了虎牢關,鳳笙為了爭名而偷看明心鑑,說到底都是害怕自己有天成為了落魄的玲瓏秀,只是生性較豁達的鳳簫最後選擇離開,直接脫離失去舞台的可能,而執著的鳳笙則將一生奉獻給了戲曲,用實力來穩固他的舞台地位...

繡被香枕流蘇帳,一笑千金恩愛長,
鏡中花蕊水中月,榮華過眼盡無常。
每場讓我第一次鼻酸泛淚的,一直都是這位繁華過盡的玲瓏秀,那顛狂癡迷的淒涼身影,似笑似哭不成調的歌聲,映襯著背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絕代風華面容,昔日多少王孫公子盡折腰的榮華恩寵似在眼前流逝而過,回到舞台更顯現出一片難以言喻的心酸悲涼,對幼年鳳簫鳳笙來說,那是刻印在他們腦海中一輩子的鏡子,時時映照出他們內心害怕失去舞台的潛在恐懼,對我來說,也是這齣戲中讓我難以抹滅的影像,即使步出了劇場,那段悲涼的"相思引"依舊在耳邊盤旋不去...
編劇讓玲瓏秀以活在自己世界的瘋癲狀態登場,是對她的同情憐憫,同時也讓這段表演悲而不苦,留給觀眾更多細細想像品味的空間,演員戲份不多,只有這一小段,但有畫龍點睛之效,替玫萍拍手按讚!

眾人開始排練衣缽記,妙趣橫生。這段戲中戲的安排,無疑是星編最亮眼的巧思,也是這齣佛教戲成功擄獲非信徒觀眾的關鍵,一方面透過戲中戲交代惠能大師的故事,而且點到為止,只演出重點事件,沒有花過多篇幅闡述,但卻也能明瞭這宗禪門公案的來龍去脈,一方面又利用戲班演出背景,夾雜了一些排練過程中會發生的無傷大雅的趣事,讓觀眾能自然而然地在輕鬆的笑聲中瞭解惠能大師得道過程,而後段的正式演出雖少了笑點,但又巧妙地將鳳笙和神秀大師求不得的執迷融合在一起,是看神秀還是看鳳笙,觀眾自行觀照各取所需,非常棒的設計,讓人讚嘆不已~
另外,我要引用好友Y大的一段話,因為寫不出比她更好更精準更有內涵的文字了,完全說中我的心聲!!! 
『戲中戲,如何不落俗套?這次處理的很好,不再是揶揄外台戲班即興式的荒謬演出,也不是台上演員藉戲與對手演員公報私仇;以六祖惠能為底劇,用這個嚴肅的題材來談人生的爭與不爭,卻帶幽默輕鬆與詼諧,如此安排,或許會讓人覺得這不是typical的戲班印象,但卻是非常有意思的提升,這樣的安排,很挑觀眾,而我相信,這也是編劇陳健星最重要的關懷,給歌仔戲表演者適切的尊重與敬意。』
特別喜歡這次對戲班的設定,雖然也有搞笑,但分寸拿捏得很好,頂多就只是排練常見的忘詞睡著之類(超會忘詞的小諸葛也是很可愛,不過就像他說的,要他背這些台詞也是辛苦他了啦),笑點集中在錦堂春的ㄉㄟ上,沒有那種要刻意運用活戲多變的特色,而出現一堆搞笑到讓我覺得這種兩光戲班散了是理所當然的情節,但大家依舊笑得很開心,非常喜歡這樣的安排。

另外唐團長在節目冊中提到,在演排練這場戲時,她必須表現出是鳳笙對錦堂春不滿(大師兄的臉色真的超難看,惠明在那猛翻白眼也超好笑,然後傻白甜的錦堂春完全狀況外地在那甩水袖,更爆笑),而不是神秀對惠能不滿,對她來說這段戲是有難度的。不過在看戲時,覺得完全能分清楚那些表情是鳳笙的那些表情是神秀的耶,唐團長區分得非常地清楚,漂亮!
另外也很喜歡戲中戲的音樂,雖然莊嚴但不會莊嚴到讓人有距離感,中間略帶點俏皮味,剛好符合戲的調性,而且一聽到馬上就知道這是戲中戲,和戲班那種輕快活潑的音樂截然不同,光聽音樂,情緒就可以跟著戲裏戲外轉變(夢境結束時最明顯了,音樂一下馬上跟著回到後台),而且私心認為這次音樂恰到好處,不會太乾也不會太滿也不會太搶戲,就是適如其份地引導大家看戲情緒,幫小丞兄弟拍手按讚! 😍


老愛自帶鑼鼓點的錦堂春,應該是全場最受歡迎的焦點吧,每次聽到他自己在那答!答!答!ㄉㄟ~就忍不住大笑,真的是太太太可愛了。其實芳儀演這種愛風神炫耀的角色並不是十分傳神,氣質實在是太乾淨太端正了,與她本人的個性應該也是相距甚遠,不過也因為這樣,反倒顯得錦堂春比較像個自得其樂的小夥子,只覺其可愛而不覺其可厭,看來芳儀應該有演另類三花的潛力,呵~
此外,個人很喜歡鳳笙挑錦堂春毛病那段,一方面可以看出鳳笙對戲的嚴謹態度,不但是自己,連別人的詞他都記住且不時糾正提醒,另一方面鳳笙所提的問題,對於現實中的演員而言,應該也是很有參考價值,厲害的演員除了喜怒哀樂各種情緒要表現到位外,還需要研究揣摩角色的身份背景個性,要能想像這角色在什麼樣的場合會有什麼樣的心境什麼樣的動作,就如同惠能與張生,絕對是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同樣一句台詞,由誰來講語氣速度高低都會跟著不同,能將角色徹底內化,才是真正厲害的演員呀(突然想去重翻千面女郎,重溫一下阮玉冰是如何教導寶蓮莎莉演戲,超級經典的漫畫呀!)

每次看到這段亂入的白蛇傳就忍不住大笑,一開始二位小旦以白蛇青蛇裝扮登場遊湖,二人在那晃呀晃的就很有喜感了,再聽到金鶯奴解說新加的劇情時,更是笑到不行,編劇實在太幽默了,想想如果不是星編提出這個戲中戲的點子,說不定我們還真的會看到某小姐對惠能大師一見鍾情這類歌仔戲的老梗了~
暘驊小旦是資深演員了,演技自不用說,有她在場舞台就是穩定許多,她超放得開的表演,為這齣戲增添了不少笑料。小花的萬年貼旦玉燕兒也是很萌,常和金鶯奴一搭一唱,除了西廂記那傳統俏紅娘外,這段青蛇也是亮點,還有演和尚時和金鶯奴瞬間旦變僧,也是很爆笑。
李嘉是不用說什麼,光是站在那就喜感十足,這次的葫蘆除了很愛很愛模仿太后外,還是雙鳳班的和尚專業戶吧,西廂和衣缽都是演和尚,最難忘記大家在稱頌佛祖莊嚴面相時,在眾人之後出現的卻是他的身影,他那一轉身真的是笑翻了,音樂唱段動作配合得超好! 
還有排練結束前,弘忍大師敲三下禪杖,暗示惠能三更去找他時,肚子痛的葫蘆也跟著禪杖節奏跳三下,讓人不禁莞爾~

這場神秀寫偈語的戲,也讓我印象深刻。一來是神秀的小劇場很有意思,寫也不是不寫也不是,展現出這位大師人性化的一面(而且這場也是一樣透過對話和小劇場來點出神秀的背景)。
另外一個亮點自然是那首偈語了,先是南廊上一片皎潔月光,四處靜謐無聲下,神秀寫出他所感悟的偈語,而且隨著神秀的唱,書法字體一行一行的在牆上顯現出來,感覺心好像也跟著淨化了些,很讚的視覺效果。
而更讚的是後面惠能的偈語,一樣是隨著惠能的唱,但牆上的字或是逐步移動或是消失代換,這設計超有巧思,看時驚喜不已,而且惠能唱的還是相逢怨,又是一大驚喜,從沒想過這曲調可以變身成這模樣。原本旖旎柔媚的風格,轉到這齣戲中卻變成了空靈定靜的氛圍,讓我第一次看時只覺耳熟還不敢完全確定,個人很喜歡這種將舊有曲調"變身"的設計(還有那段似清唱的陰調也非常讚),而且芳儀嗓音乾淨,很適合這唱段,唱得非常好,尤其後段頗有暮鼓晨鐘之感!
個人對神秀大師不熟,只知道他的這首偈語,後來看些資料,才知道原來在戲曲中神秀往往是反派,這點又要替星編拍拍手,將角色回歸到人的本性,不為服務情節的衝突張力去刻意扭曲人物個性,而是努力呈現大師應有的修養與人性的掙扎,讓人不由得對這位也是一代大師心生敬重與同情,個人相當喜歡。
其實,與惠能大師那首耳熟人詳的偈語相較,個人更認同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原因無他,對我來說,本來無一物的境界太高太難了,覺得只要能夠時時勤拂拭,也就夠在這社會安身立命了~

請戲金主陸騰雲被誤會是奸細這段也超有趣的,戲班演員還自帶鑼鼓在那鏘鏘鏘的,讓人覺得又緊張又好笑又邊忍不住OS咪神好帥(看來鳳簫平常還是多少有在練功喔),最後那個一致的結論"內行的"更是讓人忍不住大笑出聲。
這段同時也揭曉了陸騰雲就是那位神秘的鳳簫,雖然之前大概就猜得到,不過依舊是個懸念,不知這三人有何恩怨存在? 鳳簫又為何要指定演衣缽記還要鳳笙演神秀?漂亮的中場ending。

(相片來源Dylan Chiang Foto & RS sport shots & 唐美雲歌仔戲團感謝分享美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