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唐美雲歌仔戲 孝親感恩七月吉祥之光目女救母

這齣是舞台劇而非菩提禪心單元,撇開目的性不談,戲倒是挺好看,尤其是幾段母女戲,頗讓人動容,而且編劇讓這位愛吃魚的夫人,有段小時候沒魚吃的遺憾,而不只是單純地為了口腹之慾,讓人對這位夫人多了一絲同情與諒解。

唐小生的鬼王超man,唱腔man身段man,耍起披風又有型得很,看他保護光目女時雄糾糾的氣勢,覺得比男人還有安全感,讓我看得目不轉睛,狂發心心眼,如果地獄中有這麼man這麼帥的鬼王,個人一點都不介意看地獄戲,看到鬼王護著嬌怯怯的光目女,不讓眾鬼騷擾她,讓個人直想建議光目女就留下來當鬼后好了,還可以就近照看母親。後面鬼王還當導遊,帶光目女參觀地獄,並很專業地介紹地獄中各種酷刑,雖然是個人很不愛的地獄戲,不過還挺喜歡那段唱詞,鬼王對世人的嘲諷,頗有警示之意,而光目女對人性的肯定,又讓人感到人世的溫暖,是說這二人真的不考慮配成一對嗎? 想看光目女用一腔柔情來暖化對人懷有敵意的鬼王。

另一個看點是咪小生的身段表演,她的小旦我雖然不愛,但她演中年婦女我就挺喜歡的,演得微肖微妙,看她走路搖呀搖的就覺得好可愛,而且一把年紀還是又跪又轉又滾又翻,真夠厲害的,讓人佩服不已呀,真的是一位十分值得尊敬的演員。

最後唐團長的地藏王演得會不會太好了呀(這真的是前面那位man到不行的鬼王嗎???),看她出場時,一整個莊嚴慈悲發著聖光,讓人都忍不住想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了,最後那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雖然個人不是佛教徒,但也為之動容不已。

這齣戲舞台雖然很簡單,但透過背後大幅投影及燈光的轉換,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效果,個人挺喜歡的。想起之前這齣戲在中正紀念堂演出時,當時還不太看舞台歌仔戲的我一點興趣都沒有,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卻迷上唐團,如果是現在演出,光憑唐咪石三人,一定立馬就衝去,管它是演天堂還是地獄~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楊麗花終極大戲 薛丁山與樊梨花之二

第一場選的是能看到舞台全景的黃區,第二場選的是舞台旁側的紫區,會常看到演員背影但離舞台較近。因為之前已被舞台及服裝效果震憾過,第二場就專心看演員演出,不知道是否是因為位子較近,不拿望遠鏡也不致於變成在看布袋戲,或是因為已經熟悉這部戲的節奏,或是演員表演更順暢(衣服那麼晚才到,又不是普通重,真的很危險哪),第二場看得挺開心入戲。

一開場雖然還是覺得舞台上人太多了點,但有看到大娘和二娘的戎裝,也看到秦漢與一虎,只是被人海淹沒了,挺可惜的,應該讓演員更突出些。楊團長今晚的表現比昨晚好太多了,一出場氣勢依然驚人(個人好愛她那個出場,還有那頭長髮,超愛小生梳這種馬尾式長髮,還有那二根超長翎毛也愛得緊,而且今晚有抓到了喔),幾個耍槍動作帥氣十足,雖然嗓子還是啞的,但沒有昨天唱得那樣讓我膽顫心驚,演得也比昨晚流暢自然,三擒三縱時已經可以看到那位痞子丁山了,不過個人看不太懂要吊鋼絲前投影幕的內容,一道道橘紅色光影閃過,好像還有人形,是撒豆成兵嗎? 那佈景真的是太大,楊團長一個人站在前面對抗橘影,take整個景就看不清楊團長的動作了。金定和秦竇吵架那段明顯是為了王彩樺設戲,個人還是覺得長了些(為啥要花那麼多時間形容金定多醜呀,尤其是王的造型不但不醜還挺漂亮的咧),比較想看電視上金蓮挑撥二位嫂子去為難丁山的片段。

洞房夜其實演得挺精采,只是舞台劇時間有限,第一次看時會覺得丁山態度轉折太快,看戲情緒轉不過來,這次純粹看演員表演不管劇情,就覺得好看多了。轅門斬子那段,薛母和丁山的對唱讓我跟著心酸,唱得超有感情呀,楊團長的望月詞雖然還是沒有拉高音,但聽到那句"賢妻呀",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對呀,這才是我熟悉的楊式唱腔,雖然轉音不多,但唱得情真意切,最後一段歡喜冤家依舊精彩,丁山對梨花又撒嬌又威脅又求又跪的,看得全場樂不可支,這段仍然是個人的最愛。

楊團長今天的演出顯然較輕鬆自在,有幾個小台詞應該是與昨天不同,還會嫌觀眾為梨花不為他(應該是他要觀眾應他的話,但觀眾沒應出來,所以丁山才會在台上替自己抱不平,十分楊式風格,很能帶動氣氛),看到他最後和梨花手牽手回主舞台的背影時,突然覺得丁山真的好迷人呀,雖然自己從小到大喜愛的小生小旦很多,但最愛的終究還是楊麗花呀。

亞蘭的梨花雖然不夠番也不夠嬌媚,和丁山的火花也不太夠,但個人還挺喜歡她這次的演出,看得出她在身段上花了很多心力,很愛看她武打,還有退場時會繞來繞去的小碎步,挺柔的哪。秦漢和一虎的表演相當穩定,這二人幾乎從頭串到尾還都沒啥冷場,真的是功不可沒,小鳳仙和王彩樺的表演也比昨晚來得更逗趣,仙姬娘子雖然戲份不多,不過幾段OS還是聽得出是她唱的,唱得真棒呀,黃鶯出谷也不過就是如此了,王蘭花確定是沒唱到了,好可惜,她出場戲份應該也不算少,怎麼沒安排她唱咧;吳由美應該只唱一段,但那段唱得我動容,聯想起梁山伯臨終前與梁母的對唱;李珞晴印象最深的,很奇怪不是她和一虎的對手戲,卻反而是她謝幕時的轉圈圈;要特別提一下薛仁貴,他的表演方式和楊團其他成員偏向自然逗趣的演出方式很明顯地不同,有點太嚴肅,但卻剛好符合人物角色個性,雖然他出場不算多,但挺吸引我的注意,氣勢很夠,尤其是和楊蕃的交手,搭配那段百萬雄獅,威哪,這二人的對打應該是全場打得最有力的吧。還有不停翻滾吶喊的劇校小朋友們,也要拍拍手,這麼多人要作到整齊一致應該不簡單吧,最後謝幕時都忍不住多給他們些鼓勵的掌聲。

昨晚對劇情怨念頗重,因為和電視版太像,有些台詞還是照搬,缺乏新意,而且因時間有限,情節又不夠完整,轉折處常很突兀,不過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是對這部戲不熟(或者該說對電視版不熟)的觀眾,應該會覺得很新鮮有趣(我後面的歐巴桑就看得很樂),今晚我儘量不去和電視版作比對(電視版已經是經典,沒法比的),就覺得劇情編得其實還挺緊湊好看的,尤其是不時冒出的一些逗趣台詞,很有楊團風格(不過好幾句俚語我聽不懂,看旁邊的歐巴桑笑得很開心,我卻不知道在笑什麼,汗...)。另外節目冊只秀了張叔平的十套衣服,少了一套,今晚看了才想起梨花還有一套也是漂亮得緊的銀色戎裝,沒刊上挺可惜。

今晚楊團長沒走到延伸舞台謝幕,挺失望的,很想近一點看那套金碧輝煌的華服哪,不過楊團長提到許娘子因為耳朵中風不能參演,也強調下次會再找她演出,頓時滿場掌聲雷動,大家還是想念楊許配呀,今晚亞蘭也講了幾句話,說得不多,但感受得出楊團長對她的重視與照顧,師徒情深還是挺感人的。

話說以前不愛看舞台戲,有部份原因是因為不習慣演員講話時刻意拉長聲音,、十分抑揚頓挫的,但看楊團較近似電視歌仔戲的表演風格,卻又覺得這種自然的講話方式好像不太適合舞台,氣勢會較弱(看薛仁貴就有差異),而且容易聽不清楚,唉,我真是個矛盾的觀眾哪。還有依然要抱怨小巨蛋的場地,看到B1特區坐摺疊椅就算了,舞台還比人高,得抬頭看,而且演員跑到延伸舞台時,前面的觀眾應該是得回頭看,還可能只看得到演員的屁股,不知道那算是那門子貴賓席呀(坐B1特區的觀眾能否分享一下視野到底如何),一樓的位子大概也好不到那,個人因為實在不想整場抬頭看戲(尤其螢幕又那麼地高),才二場都選二樓的位子,另外看得到全景的黃區太遠,近一點的紅紫區卻又偏,實在不知道這個場地到底有那個位子是ok的。

話說今晚坐在附近的觀眾吵了些,有一位看了半小時吧,突然大叫”啊,那是陳亞蘭啦”,聽得我臉上三條線,想說這些觀眾還真的是只衝著楊團長來,梨花是誰演的根本不在意呀,有人還問陳亞蘭是誰,怎麼不是許秀年,又是臉上三條線,更誇張的是還有人跟著唱都馬調,或是跟旁邊解釋劇情(啊伊落來就會假死驚伊啦),聽得我臉上都是線…,這大概也是平常看戲難得碰到的吧,想想如果不是楊麗花,很多爸爸媽媽阿公阿嬤或許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踏進小巨蛋。
戲演完了,就等DVD了,雖然DVD一定無法呈現現場的聲光效果和人山人海、掌聲如雷的氣氛,但可以看到演員的表情和動作,個人還是很期待,當然也很期待明年的演出,雖然這幾年看到楊團長的表演,心中還是不由自主地感嘆"不許英雄見白頭"(她"有歲"了,也代表我老了,已經從妹到姐到姨了),但她曾經帶給我的無數感動與珍貴回憶,卻是這輩子無法抹滅的(這教我如何能不愛她呀)。 楊麗花,永遠的不敗天王 !

楊麗花終極大戲 薛丁山與樊梨花之一

看完這部戲後,五味雜陳呀,甚至很難說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部戲。這部戲在舞台效果上十分亮眼,因應小巨蛋的場地設計了許多機關特效,這部份真的是一直引起驚呼連連,讓我不得不一會兒拿望遠鏡看演員的表情(小巨蛋的場地就是看得到全景的位子通常是最遠的),一會兒又得放下望眼鏡看看有啥機關會冒出來,三擒三縱沒有想像中來得氣勢磅礴變化多端,但薛丁山亮相時的畫面真的讓人驚豔不已(好帥好酷的pose呀,愛死了),還有梨花的忽隱忽現,後面一虎鑽地洞也是出乎意料之外,還有那三面像山似的不規則投影幕,以及眾兵將突然地冒出場,都是噱頭十足,果然是頂級天王天后級的,好幾個煙火都讓我彷如置身演唱會般,這部份的氣氛真的炒得超熱鬧。

另一個讓人驚豔部份自然是那值一棟房子的服裝了,果然是套套金光閃閃,有的氣勢驚人,有的婉約柔媚,個人很愛丁山剛出場那套衣服(劇照中獨照那張,帥翻了),梨花最後那套全白的也十分雅緻,只可惜稍坐遠點的觀眾只能看到大概(除非像我用望遠鏡一套套細看),挺可惜的,不過讓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其他所有演員的服裝風格完全和主角搭不起來,秦漢和一虎應是新製但卻是布面素裝,二位娘子及金蓮穿的應該是君臣情深中的王家夫人裝,應龍那套也挺眼熟(而且那套衣服的顏色和其他人完全不搭呀),其他估計也是舊衣多,若丁山穿得較素時尚ok,丁山一華麗,其他人都像是在貧民窟了,雖然張叔平的衣服真的是華麗到有剩(最後謝幕那二套,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看傻了眼吧,難以置信的華麗呀,舞台效果一等一的),不過若是基於整體來看,個人會覺得這部戲在這方面挺失衡的(話說是我沒看仔細嗎? 為啥沒看到王彩樺那套戎裝?其他女將也沒看到戎裝打扮?)。

另外讓我驚喜的地方,在於每個曲調除了打曲調名外,還打上了創作人的名字,看到曾仲影三個字出現在探郎君旁邊時,真的挺激動的,這些創作者終於得到他該有的重視。

至於個人所說不知道喜歡還是不喜歡的原因,第一一定是在劇情,這部戲完全是老戲甚至是老戲詞,閉著眼睛都知道要演什麼,因此演員的表演及整體演出節奏不夠順的話,會挺無趣的,一開始的三擒三縱就讓我一直入不了戲,總覺得temple有點怪,好像在趕火車一樣,楊團長的表演似乎有點ㄍ一ㄥ,亞蘭又有點急,演完我都還在想好像沒有三擒三縱到耶,而中間那段金定和秦漢、一虎吵嘴的戲又冗長得要命,怎麼不多撥點時間給許仙姬唱一唱呀,個人好像一直到梨花詐死那段才開始入戲,覺得那段二位主角似乎比較放開在演了,熟悉的薛痞子終於又回來了。

唱段部份,應該都是熟悉的曲調,只可惜放得似乎有點少,聽不太過癮哪(中間好幾段都只是說話,連背景音樂都沒有,感覺有點乾,當時就想著為啥不唱個曲調不是挺好的嗎),不過楊團長的聲音狀況是不是不太好呀,她一開口時有點嚇到,怎麼這樣乾啞呀,是不是排練過了頭,還是真的是年紀大了,聽到她唱望月詞時沒把音唱上去,挺失望的,心中忍不住OS: 我真的是錯過了天王最美好的舞台年代呀。

演員部份,楊天王真的是年紀大了,她的薛丁山已經從白袍小將變成遲緩版的丁山,剛打完唱時還會有點上氣不接下氣,想想寶刀是不可能永遠不老的,她這樣的年紀還能演出就已經是戲迷的福氣了,不過最後梨花詐死那段就演得很精采,總覺得從那時起楊團長好像突然丁山上身一樣,還不時穿插一些不知是台詞還是她自己加的話,最後那一跪更是爆笑,這才是我熟悉的又痞又無賴的薛丁山呀,話說全場掌聲最熱烈的是楊團長的替身,因為他在梨花棺前演出許多難度很高的動作,而觀眾又像之前丹心救主中跳入火場的陳琳一樣,誤以為是天王自己演的,自然是如雷掌聲,挺有趣的。

亞蘭的梨花演得比我想像中好,不再像演寇珠那樣讓我有點膽顫心驚地,雖然許娘子的身影還是不時地會出現在腦海,不過這部戲的梨花美得讓我根本忘了她在演啥,只顧著看她的髮飾和服裝,從這角度來看,張叔平的服裝真的不知道該算是替演員加分還是扣分。秦漢和竇一虎戲份也很重,看她們在台上蹦蹦跳跳地舒心不少,起碼這一對沒出現遲緩現象(該替小咪拍拍手呀,62歲的年紀身手還是那麼地俐落),節奏和默契都好。

許仙姬的嗓音還是那樣好聽呀,只可惜戲份不多,真希望她能多唱幾首,小鳳仙的程咬金就是我們熟悉的程伯公,沒有驚喜但也沒有失望,王蘭花應該是最可惜的吧,李珞晴雖然是打醬油,但起碼還唱了幾句,應龍到底有沒有唱到我都搞不清楚了,而且還穿著那樣格格不入的戲服。

另外還是要抱怨一下小巨蛋的場地,實在是太大了,影響了音響效果,加上楊團長特有的講台詞聽起來較隨性的口腔,讓我總有種在看高級野台戲的感覺呀。

小結: 這是部眩麗的舞台效果和華美到不行的服裝,喧賓奪主壓過劇情、唱曲、身段和演技的作品,看完戲後腦海中留存的都是舞台和服裝(那二套謝幕裝真的是太驚人了,讓我不禁疑惑為了這十幾分鐘謝幕花那麼多錢值得嗎),演員演了啥記不多,唱得更記沒多少,也因此我自己都不知道該說喜歡還是不喜歡,不過出DVD時是一定會去買的,楊團長說明年還會再製作一部戲,也還是會去看的,沒辦法,看到楊團長站在舞台上和大家話舊,揮手告別,就是個值得紀念的畫面了(不過這次謝幕好像謝太久,觀眾都急著離席去趕車了,但楊團長還站在前端舞台向大家揮手,讓我覺得對她不太禮貌呀)。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1983年葉青歌仔戲 岳飛

葉青飾岳飛 / 秦檜,小豔秋飾宋高宗,廖秋飾岳母,黃鉫凌飾李素英(岳飛妻),林夢梅飾燕娘(周如意),狄鶯飾完顏瑾 (周珊瑚),許儷齡飾金兀朮,石惠君飾完顏蓉,陳菱飾張保,邱蜜飾楊翠玉,馬淑娟飾湯懷,金鶯飾羅延慶,陳昇琳飾老狼主 / 楊么,鄭小芬飾王繡鳳 (秦檜妻),璉蓮飾玉霜,易淑寬飾小蓮,陳松勇飾牛皋,狄珊編劇。

看到岳飛這二個字就不由得肅然起敬,也可想而知這部戲是比較硬的題材,岳元帥是不會有啥生旦戲,頂多就是和岳妻二人相敬如賓一下罷了,而劇中其他二位戲份較重的小旦,完顏瑾是事業心很重的公主(還好狄編沒編個完顏瑾愛上岳元帥的劇情),劇中的男人大概沒她瞧得上眼的,而燕娘是位古道熱腸急公好義的俠女(原本以為她會和岳元帥來個柏拉圖之戀,也還好沒有,狄編對岳元帥很尊敬哪,沒亂給他加上桃色緋聞),每天忙國事忙家事,也沒啥心思談戀愛(不過這部戲的小生除了葉許外,也沒那位在扮相上是比較出色的,不談也好),曾喜歡上湯懷但對方已定親,最後莫名其妙地配給矮個的羅延慶,也是沒啥生旦戲,所以愛看生旦戲的戲迷大概會對這部戲較無感吧。

這部戲的亮點應該是葉團長的雙角色,一人飾二角沒啥特別,但飾演的是害人與被害的一方,還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忠將與奸臣,這就難得了,不知道當初為何葉團會想出這樣一個有趣的idea,這部戲光看葉團長詮釋這一正一反二位就值回票價了(當然,如果秦妻可以換成美照娘子演就更完美了)~

播放清單: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CHfizBA3IIDfyyL-Th3fYIkK8Ps_KM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唐美雲歌仔戲 大願千秋之一 (電視版)

基於個人不愛宗教戲更不愛韓國風的前提下,這部戲註定是與我無緣了,就只是單純為了演員看的。

前半部老將撐場,宮廷爭寵故事雖然老套但也不難看(不過這部戲的用語好深奧呀,有些字句我連看都沒看過,有些唱詞也是有看沒有懂),不過後半場劇情感覺有點鬆散,就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選擇性看了,看到皇后墮入地獄受苦那段還聯想起光目女救母中的地獄場景,忍不住想著為啥這些神人(還有位鼎鼎大名的目蓮)救的都是老媽而少見老爸呀,然後又想著有個孝順的兒女真好呀,前世作的壞事都可以一筆勾消了(更氣的是兒子女兒孝順好像是天生的,也不是她教育的功勞),只是如果是用作壞事會下可怕的地獄這樣的方式來闡述因果,驚嚇人心,實在有點疑惑這能稱作"教化"嗎,教化人心不是應該是讓人感動進而反思己身,從而內化? 而且將因果循環放到死後那未知的世界,為何不在人在世時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而直接給予世人警惕,防患於未然,這樣不是積極多了? 或許是因為我不是宗教徒,所以無法理解這中間的深義吧。

這部戲純粹是在看俊朗的三王子(看到他說他愛眾生時忍不住笑了,不過這位王子對賢玉又似有情地尋佳人蹤影又是親熱無比,卻又似無情的愛佛法而把賢玉當青梅竹馬而已,個人看不太懂他對賢玉的感情),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大王子(大王子聞酒杯那個表情真的是風流呀,還有那一連串唱詞,替咪小生拍拍手),以及嬌美靈俏的崔小姐(雖然裝扮上不太像少女,但許娘子有把少女情懷演繹出來,只是她在楊團中多演端莊的千金賢妻,在舞台劇卻常演少女角色,個人一直認為這類角色對她來說十分適合,只可惜楊團中她只演過雲兒和瓊花),溫婉大方的金媽媽(仙姬娘子年紀越大音色卻越美越有渲染力呀,真的是餘音繞樑),皇后這個角色其實也挺喜歡的,不過還是不習慣看齡小生演旦角,總有種男扮女裝的錯覺,當然還有那隻忠心護主戲份很重的白犬善聽,看著也很想摸摸牠的頭,演員演得好也演得辛苦呀。

最後喬覺、賢玉與英愛的三重唱有驚喜到,這好像是第一次聽到歌仔戲的三重唱(雖然個人覺得這部戲比較像是音樂劇而不是歌仔戲,尤其是樹精那段,會讓我錯以為在看西方的音樂劇),三人的聲音搭配得很好,只是電腦音效不佳,無法十分明確地分辨出三人的聲音,想著如果是在現場聽應該很棒吧~

唐美雲歌仔戲 燕歌行

唐小生的年度大戲,雖然個人覺得對曹丕的設定還是不夠立體深入,有些地方刻劃得還是偏風花雪月,淺薄了些(可憐的子桓,因為父母明顯地偏心讓他有極度的不安全感,所以把愛妻甄宓視為是生命中最大的精神支柱,但曹睿身世的傳聞,以及子建甄宓之間流動的曖昧,卻又在他內心烙下難解的心結,他的一生就受到曹操和甄宓二個人的影響,個人是覺得本劇較強調從前戲劇中不曾觸及的子桓浪漫文人特質那一面,對於他的野心和權謀刻劃得還是有限,而且個人依舊很疑惑為何曹操會特別偏愛子建,是因為么子又有才華嗎?),但整體來說劇情角度頗有新意。

撇開水師士兵老是不夠整齊有力的動作、因為地板太亮映出人及物的倒影以致舞台畫面感覺有點亂,以及演得很好很靈活但老是打亂我觀看情緒的不死靈外,個人還蠻喜歡這部作品,尤其是對曹丕和甄宓的感情、曹植和甄宓的關係、曹丕文人個性卻身處政治風浪,深愛甄宓卻又無法信任她的內心掙扎、甄宓雖愛夫君但卻又高傲不甘寂寞,無法抗拒被才子追求的虛榮感,以及子建恃才傲物,拿著自己文采當工具來泡妞爭寵等設定(雖然這位子建一點都不溫良恭儉讓,比較像是被寵壞的紈絝子弟,但個人卻覺得這樣的子建或許更貼近真實的人性,挺有說服力的),個人都挺喜歡的。

雖然現場看不清許娘子的臉部表情與裝扮,但光憑她的肢體動作,就讓人毫不懷疑這是位風華絕代的美人,她倚在窗台和子建對答,以及拉著白綾時的身體線條漂亮極了,葉團長在我心中經典的甄宓地位頓時動搖了(只是我還是不知道曹睿到底是袁紹還是子桓的小孩,這版的甄宓真的是謎樣的美女);唐小生的曹丕一出,馬上成為我最愛的曹丕了,很難忘記他興沖沖地回府後,卻在花園撞見子建夜會甄宓時,那壓抑著滿懷疑惑與怒氣,不斷地在黑暗中觀察徘徊,跺著沉重腳步的孤獨背影,以及聽子建吟完七步詩及聽到甄宓死訊後痛徹心扉的喃喃自語,接著夢見年少迎娶甄宓時,騎在馬上一心想見轎中新娘卻不得見的興奮甜蜜(但同一場景,甄宓卻是在轎中淚眼相對地與其訣別),而醒來後面對司馬懿的一聲"大膽",又盡顯王者風範,還有最後萬念俱灰,伏在椅上的靜謐身影,像極了一幅畫(那個畫面好像在我腦中定格,一直拂之不去呀)。

不過最讓個人驚豔的卻是林芳儀的子建,尤其是她在七步詩的那個場景表現得很好,不但聲音清亮而且極富感情,七步詩這段看過好幾個版本,覺得自己應該已經麻木了才對,但或許是因為是舞台劇的關係,可以讓人身歷其境,加上一旁士兵的虎視眈眈以及緊張的配樂,是個人第一次深刻地感覺到子建可能馬上命喪當場的恐懼,儀小生的七步詩也意外唱得讓我感動到噙淚,替這位年輕小生拍拍手。

至於一方面說書交待劇情一方面代表子桓內心想法的不死靈,常說出很多很值得玩味的話來,咪小生演得也好,只是個人還是覺得這些話如果能融入劇情,以曹丕的OS或是過場來表示會更好些,一來不死靈的台詞動作較輕鬆詼諧,總覺得與其他人有點格格不入,二來不死靈一出現,往往有種正在進行的劇情頓時停掉的感覺,讓我看戲情緒無法連貫呀,不過咪小生這個扮相和動作很有百老匯的"貓"的fu。

另外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卻是丫鬟建議曹睿不要學寫詩,還說曹家就是擠了太多詩人所以日子過得艱苦,讓我聽了忍不住笑了出來,真是一針見血呀。

雖然這部戲也是音樂劇風格挺重的(新聞用的是中西合璧的台灣歌劇?),或許有些觀眾會覺得歌仔戲味不夠,不過個人是衝著燕歌行這個主題,以及很美的海報和堅強的演員群進場的,所以只要戲好看,故事說得流暢,劇情不落俗套,演員表演得好就夠了,歌仔戲味重不重倒不是那麼介意啦,甚至如果不是因為票賣完了,個人還挺想再去看一次,現在只好期待DVD或公視播出了,個人超想看演員臉部的細部表情及動作呀。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1982年葉青歌仔戲 灞橋煙柳

葉青飾燕飛卿,郭美朱飾梅雪鴻,狄鶯飾丁綠姬,林夢梅飾江臨仙,小豔秋飾一嘯書生(甘玉南),許儷齡飾蕭銀龍,邱蜜飾翠玉,璉蓮飾梅小棠,石惠君飾蓮英,陳珊瑜飾阿華,林鳳琴飾蕭明麒,朱國華飾杏兒,吳美玲飾花明芳,葉嘉敏飾林荷影,羅斌飾酒丐,陳松勇飾李俊,陳昇琳飾馬雄,方凱飾夏奇武,狄珊編劇。

因為同樣是狄編早期的武俠作品,因此在這部戲中看到蓮花鐵三郎和鐵漢金鷹的影子,是不足為奇的,燕飛卿的紅粉知己滿天下,和風流多情的鐵三郎,以及不算風流,但異性朋友到處是的鷹王,頗有異曲同功之妙,而丁綠姬這種恐怖舊情人的原型,應該就是三郎的老情人黑鶯,蕭銀龍身上看得到李長虹的影子,更別說江臨仙一出場,就讓我忍不住想起花翠菱了。

這部戲對個人來說,男女主角不算出采,燕飛卿號稱多情劍客,但我怎麼看他還是挺專情的,即使面對紅粉知己,表現出來的依然是專情的形象,和風流似乎有點距離,而這也是我對飛卿很有意見之處,他對待紅粉知己的眼神和動作,根本就是專門讓人誤會來的,當他的紅粉知己可能會常常碰到啞巴吃黃蓮的尷尬吧。

而梅雪鴻的設定本來應該是個人會喜歡的菜,但一來這部戲中其他幾位小旦的設定都挺出色的(狄編應該抓到幾位演員的特質了吧),二來郭小旦對這位第一美人又武藝高強聰明機靈的俠女,詮釋上總覺得有點粗魯,尤其是扮男裝時感覺更重,再加上最後丁綠姬那突如其來的神來一筆,讓人忍不住疑惑這部戲的女一到底是梅還是丁,不過個人倒是很喜歡燕飛卿和她的男裝對手戲,這位燕公子十分難得的一早就看穿這位假公子(真的是神人呀,印象中這樣的事是很少在歌仔戲中出現的,這點就真的不愧他多情劍客的稱號),因此總是眼裏含笑地看著她的裝模作態,還不時地要迂迴表示自己的專情,安撫雪鴻的醋意,幾個喬段十分俏皮有趣又溫馨。

至於另一位女主丁綠姬,身上依舊有鐵寒英和鐵明珠那種把事業放在愛情之前的個性,為了盟主寶座和寶藏不擇手段甚至利用舊愛,而且還天真地以為有了事業就可以得到愛情,是個讓人又恨又憐的角色,不過她最後的那一招真的是太突兀了,個人看狄編的戲極少出現"啊這是在跟我裝肖維啊"的OS,但丁綠姬那神來一筆就讓我忍不住脫口而出,想著這根本是在耍觀眾嘛,不過後來看了當年的八卦新聞,才知道原來是郭小旦對戲份安排有意見,因此和葉團有所芥蒂,也因此後來梅雪鴻和燕飛卿不再有什麼對手戲,進而影響了燕梅的感情鋪陳,而狄編為了應付這樣的突發狀況,修改了劇情,讓丁最後那招不但漂白,而且還變成了女一(起碼個人覺得她是女一),想想這也是個有趣的例子,這樣的轉折或許對整部戲的架構合理性有所損傷,但也可以看到演員如何影響編劇的走向和鋪陳。

不過個人最愛的女角是江臨仙,這位理智到讓人心疼的女子,每次看到她在恭喜飛卿或是撮合燕梅時,就忍不住替她心痛,想著明明自己也是那樣愛著飛卿,但因為知道飛卿不愛自己,因此寧願當他的紅粉知己,為他籌謀為他犧牲,還好後來一嘯書生的出現讓她情有所歸,雖然覺得那樣的安排對燕江來說是有點遺憾,但對臨仙來說是圓滿的,不過飛卿和臨仙深夜奕棋,相對無語那一幕,卻是永留在腦海中,讓人難以忘懷。

這部戲另外請出曾經是楊團長娘子的小豔秋擔任副生,這個角色出場雖然較晚,但一出現就抓住了我的視線,一來是角色設定討喜,二來是小豔秋雖然扮相不算是我的菜,但她的演出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

而上部戲中不甚出彩的許儷齡和璉蓮,在這部戲中有了發揮的空間,專情正直但有點不會轉彎的銀龍,比風流瀟灑的歐陽公子適合許小生,而璉蓮的有點類似彩旦性質的小棠,真的是很可愛,個人很喜歡她的彩旦演出。另外個人也挺喜歡那位三八中帶著義氣與魄力,且不是沒腦袋的黑彩鳳,不過因為只有第一集的片頭,因此不知道這位演員的姓名,看著似乎有點像當年紅遍一時,與廖峻搭擋的澎澎,但對她其實也不熟,不確定是不是,不知道是否有那位達人可以一解迷津?

播放清單: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5709D6029B0A05A&feature=view_all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1982年葉青歌仔戲 瀟湘夜雨

葉青飾冷秋湖/冷寒松,郭美珠飾孟瑤琴,狄鶯飾鐵明珠,許儷齡飾歐陽逸,林夢梅飾凌玖兒,蘇真平飾萬事通,璉蓮飾夏侯青萍,邱蜜飾鳳姑娘,陳珊渝飾阿新,葉嘉敏飾李瓊霞,葉小益飾韋建明,石惠君飾翠香,唐藝青飾夏小鹿,柯佩吟飾孟母,朱國華飾秀文,狄珊編劇。

這部是葉團的創團作,但之前因為對郭小旦沒太大興趣,因此買了幾年一直沒看,直到今年初才把它看完。因為是創團作,因此演員多半不具知名度,除了葉團長、郭美珠和林夢梅以外,其他幾位要角應該都是電視新面孔吧。這部戲的部份劇情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男一,義軍女主和男主之間的分分合合,以及被恐怖的女角(也剛好都姓鐵)逼婚的安排,和熱播中的鐵扇留香有點神似,不過冷公子比夏侯公子悲催多了,起碼夏侯是甘心進入敵營,也起碼蓮荷對他的誤會到半途就澄清,沒有一再折騰夏侯公子,也因此看到總是淡然自若帶著笑容的夏侯公子,讓人心迷,但看到總是面無表情抑鬱自傷的冷公子,卻讓人心疼不已。

而冷寒松被囚以致使秋湖聽命於賊王的安排,讓我想起管玉蕭,瑤琴不屑冷秋湖卻對來無影去無蹤的散花公子心存感激與好感,則讓我想起步雲龍的隱俠(蛇郎君中的朱仙客又是後面的故事了),不過儘管很多橋段瞧著都似曾相識,但經過狄編的巧手安排與不同演員的詮釋,呈現出來的仍是全新的風格。

這部戲的服裝造型除了男女主外,其他都挺陽春的,不然就是外台風有點重,安的曲調也常有點怪(個人雖然喜歡抒情調,但不認為它適合頻繁地當主調使用),演員有時也唱得音忽高忽低,讓人聽著頭疼,論劇情也不是我的菜,不過男女主角所演繹的角色生動傳神,葉團長夾雜在一群新兵之中更是一枝獨秀,光芒萬丈,讓我還是看得挺開心的,而且這部戲雖然與彩雲天涯是同個故事,但很多細節包括女一的個性與彩劇不盡相同,某些地方甚至比彩劇精彩,雖然年代較久遠,製作與演員整體演出也較生澀,但與彩劇相較亦毫不遜色,對個人來說是部耐看的作品。

播放清單: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A42EAB634950267F&feature=view_all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1986年李如麟歌仔戲 洛陽橋

李如麟、郭美珠、康明惠、朱玲蒂、唐美雲、王蘭花、王桂冠、馬維欣、杜玉琴、倩如、呂福祿、石文戶等主演,趙文川編劇。

洛陽橋演的是北宋仁宗時代蔡襄建造洛陽橋的故事,話說仁宗時代真的是出了一堆千奇百怪的故事,有貍貓換太子、包公和七俠五義、王文英父子、狄青和楊文廣,還有歌仔戲沒演的楊門十二寡婦征西,現在又有個蔡襄造橋,看來光是與仁宗有關的故事,就可以讓歌仔戲演得沒完沒了了。

這部戲不玩江湖風和宮廷風的混搭,而改為神怪風和宮廷風的混合,也一樣是趙編的風格,想的點子有趣但說故事的方式有點悶,光是一開始張成和蔡父蔡母的故事就演得落落長,讓我差點就想放棄,還好轉入男一和女一的童年時期後開始有點意思了,個人挺喜歡這段二小無猜的戲,蔡襄從一開始的好動不羈到父喪後的用功讀書,轉折得挺不錯,而且他面對龜蛇二怪時的固執,即已表現出這個角色的剛硬不屈。小玉英更是可愛,常常在那邊和蔡襄切切切的,再加上雖然有心機但卻又有點傻不愣登的史仲春,三人的戲看著挺樂的。

不過從三人長大後,又開始有點崩壞了,雖然蔡襄帥到不行,邊拉著玉英的手邊放電,讓人心花又開始朵朵開,但小時挺有個性挺豪爽的玉英,長大後卻不知為何突然變成無趣的大家閨秀(想來古代的閨女養成教育真的是挺有效的),更讓人遺憾的是,蔡襄造橋變成似乎是被逼的(他說的那句"怎麼你們都對造橋那麼有興趣"很有喜感,讓我一直笑),個人其實是比較想看到一個將造橋視為是挑戰自己、完成自己夢想的蔡襄,而不是在眾人期待下,不由分說地走上造橋之路的蔡襄(看到大家一人一句地或半威脅或鼓勵地,真的忍不住想著這真是群眾暴力呀)。

對個人來說,這部戲最亮點是從蔡襄中舉開始,只是亮點不在蔡襄,而是在梁忠浩與公主身上(真搞不清趙編到底把那位當成是男一呀)。梁本身個性狂放不羈、不畏強權、不慕名利,又可以直達天聽,和皇上是麻吉不算,還有一身武功與良好人脈關係(簡直是神人呀),搞到最後甚至蔡襄造橋的成功有一半得歸功於這位梁先生身上,加上唐小生演繹得精采,神形俱到,幾場和公主的對抗戲更是大快人心,是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也覺得是趙編筆下塑造得極成功的人物,但卻也因此搶了主角不少風采。而康小旦的公主基本上是個性旦,魔女級的,對臣民生命視為螻蟻,又愛仗勢欺人,是個很不討喜的人物,但因為康小旦的刁蠻味不夠,扮相又極豔麗,加上與蔡襄、玉英及忠浩的對手戲都很有意思,讓我挺期待這位公主的出場(閒話一句,這位皇上真的很愛吊書袋呀,整天念些古文的,讓我老忍不住想他是皇上還是書呆呀)。

玉英是女一,卻是人格分裂得最厲害的一位,從小時候可以大言不慚地在姨媽面前誇自己,到長大後變成傳統大家閨秀,到家落敗後變成苦旦,進京不找蔡襄找仲春(別說是因為那時蔡襄在獄中,人家蔡母一位老人家都可以找到蔡襄,她卻跑去找自己一直看不起的仲春),這也就算了,在路邊昏倒被宮廷藥師救了後,卻跑去作名妓,連藥師都變成她身邊的姑娘(看到這是真的很傻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剪片,明明救她的是藥師耶,還是可以出入宮廷的藥師,一轉眼玉英卻變成名妓,再怎麼想她都沒有去當妓女的理由呀,我說趙編呀,你是有這麼愛名妓梗嗎?),不過玉英喪母後又聽到蔡襄入獄時那種表情,讓人看著頗震憾的。

金鳳雖然是第三者,沒事硬要賴上蔡襄,不過因為她處事得體大方,洞悉世情,賴蔡襄的方式也頗委婉,個人還挺喜歡這個角色。另外很有怨念的是那對龜蛇二怪,總覺得這對兄妹挺奇怪的,雖然從頭到尾都有戲份,但大部份的戲份是二人在那對話,無非是一個要害蔡襄一個勸兄不要害蔡襄,和其他主要角色的互動並不多,然後龜怪想害蔡襄想了好幾年(蛇怪也因此勸了好幾年),卻又動不了他,天上神仙也妙,看著妖怪作孽,還堅持要張成去收妖,然後一再重覆著類似的喬段,讓人看著氣悶(本來還想說難得又見到王桂冠的演出說...),總覺得這二怪其實只需要前後出現即可,不需要那麼多的戲份,故事一樣可以說得清楚,還可以更精簡些。

而且個人是覺得這種神怪的安排,搞得最後蔡襄好像都是靠那位和尚和神仙的庇護才能活命,才造得了橋,無形中又削弱了男一可以發揮的空間,想想整部戲到底蔡襄靠自己解決了什麼難題? 還真說不上來(真的是忠浩搶戲,神仙搶功勞,可憐的蔡襄呀),個人其實更想看蔡襄是如何發揮自己的領導、組織、創意、毅力來造橋呀。更奇怪的是,蔡襄不但造橋造了三十年(這真的是造得太久了,虧朝廷願意讓他造這麼久),而且還讓玉英和金鳳等了他三十年,這是啥跟啥呀,造橋歸造橋,成親歸成親,二者不衝突呀,三人到髮白鬚蒼再來成親,讓我忍不住替玉英和金鳳抱不平呀,而且古代不是無後為大? 蔡襄怎麼會因為要造橋而不成親生子咧? 再看最後的結局,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那到底是算喜劇還是悲劇結局,趙編果然是不落俗套,只是這種不落俗套法有點難吞就是。

這部戲中蔡襄的風采雖然被忠浩搶走不少,但個人極喜歡蔡襄面對公主時的強硬,像在獄中直言看著公主不舒服(那一整段頗精采的),公主到福建找他說要幫他時,他也直言妳不要干擾我就夠了,雖然聽著頗傻眼,想說蔡先生您是不要命了嗎,但也因此顯現出蔡襄骨子裏那股硬氣,而玉英向蔡襄提出要二女同侍一夫時的新求婚調也很不錯,那段不知為何二人似乎特別高興,邊演邊唱邊笑,讓我看著也忍不住跟著笑了出來(只是玉英呀,妳有必要打辦得那麼老氣嗎?)。

公主和忠浩的幾場對手戲也很有趣,尤其是忠浩呼那一巴掌,不但公主傻住,我也傻住,雖然這安排實在是有點離譜,但還是忍不住讚道"好樣的"(但也證明這位公主其實沒那麼壞,忠浩一再得罪她,也還是"整株好好"),只可惜最後公主的心態轉折沒有鋪陳得很好,以致於她後來擔心忠浩而硬要他接旨的安排,雖然那段演得很有趣,公主的表現超可愛的,但還是覺得公主的轉變有點突兀就是。

整體來說,撇開龜蛇二怪及其他神怪的戲份、玉英的人格分裂以及有點刺耳且寫得挺俚俗的片頭曲(怎麼風格和白雲龍差那麼多呀,而且為什麼郭小旦唱得這麼刺耳咩? 她明明是唱得不錯的呀,真的是可惜了這段拍得不錯的片頭)不談,這部戲中幾個角色都寫得挺立體豐滿,就連史仲春這反派(嚴格來說他好像也不能算反派),也比以前幾個反派角色有血有肉多了,個人覺得是還不錯看的一部戲。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1986年李如麟歌仔戲 白雲龍

李如麟、康明惠、司馬三三、石文戶、王蘭花、唐美雲、朱玲蒂、呂福祿、李登財、倩如、婁培偉等主演,宋其衛、趙文川編劇。

麟團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趙編主筆(嘉慶君遊台灣的編劇是趙東屏,但據說二人是同一位),趙編的作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都馬調常常都是多字,一般一句七字,他通常會寫到十字以上,當年看葉團的伍子胥時還以為是新的嘗試,後來看了麟團幾部作品後,才發現這是趙編的特色,不過龍鳳姻緣和嘉慶君似乎沒此現象(總覺得這二部戲風格也和後面不太一樣),且從白劇開始,國語押韻但台語不押韻的狀況也少見了,不知是否是趙編後來有所轉換調整。

趙編的戲還有個特點,通常是宮廷戲和江湖戲混合,每部戲中都有皇上或是皇子的戲份,不管主角是何出身,到最後都還是可以和宮廷扯上一腳,這點也是厲害。反派角色多是一對父子(而且目前所看到過幾部戲的反派似乎都是王蘭花擔綱的),且多在朝廷當官,不過趙編對於反派角色的塑造似乎是較臉譜化,幾齣戲下來,幾位主要反派感覺都差不多,尤其又是同一人演,幾乎是無法區別出這幾位反派的差異;另外一對男女三花則是基本配備。

趙編的另一個特色,是男女主角通常是青梅竹馬,早有情誼,一見鍾情都只發生在其他小旦身上,男一對於舊愛都是專情不已,對於其他小旦的投懷送抱或是糾纏不休,通常都是心意堅定且溫和地拒絕,也很符合麟小生溫柔專情的形象。有趣的是小旦部份,趙編似乎傾向一位苦旦,一位個性旦(或稱有公主病或魔女也行啦),然後再加一位類似居中調停作用的明理旦,而個性旦又越來越進階"魔化",到煙雨花樓的玉如嬌可謂達到極點,完全將郭小旦的特質發揮無遺。

白雲龍這部戲的苦旦由康小旦負責,小時對常演苦旦的她較沒啥感覺(我從小不愛苦旦呀),但現在再重看時,發現她的小旦雖然和麟小生搭在一起像是姐弟配,也不太有火花,但氣質沉穩大方,肢體動作也很柔美(不知為何,看到她的身段表現老讓我想起許娘子),看她的演出有一種安心的感覺,讓我重新喜歡上這位小旦,不過這部戲中的香梅老覺得不像是名將之女,倒像是尚書之類的文官女兒,有時瞅著像是小家碧玉的設定,有時又覺得像是大家閨秀,到最後也弄不清這個角色到底原始設定是什麼了。

而個性旦部份由三小旦擔綱,不過這部戲中天鳳雖然自己說是魔女,個性也是一樣刁蠻驕縱我行我素,對於不喜歡的人從不假辭色,但和後面的寶珠公主和玉如嬌相比,那是差了好幾個等級了;三小旦不唱不比的話,個人還挺喜歡她那種冷豔的氣質和清麗扮相(真難想像這和金雕中的王爺是同一人,差真多呀),只是畢竟沒有歌仔戲班底子,感覺演起來有點生硬,感情好像不太到位,和李的對手戲好像也缺了些火花。至於朱小旦,在這部戲中戲份不算多,不過個人小時候挺喜歡這位小旦,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甜美的笑容,微彎的雙眸,讓人看著就舒心。

而相對於其他幾部戲,白雲龍這個角色似乎是比較平板點,對個人來說好像沒啥特別出彩之處,孝順仁厚忠勇重情重義,就是一般男一的設定,不過這個角色對於感情面,尤其是對秋菊的平等對待,對天鳳感情的感動不捨卻又不敢也不願接受,以及最後溫暖地迎回香梅,已經隱約帶出麟小生專情包容溫柔的特質,到了羅少英算是徹底發揮麟小生的魅力所在了。

白雲龍這部戲的主軸就是為父報仇的恩怨情仇,劇情沒有特別吸引我之處,但有幾處的安排是頗出乎意料之外,像女一竟然是莫名其妙地走在路上被擄走,從此墮入煙花界(一般女一不是應該都會安然脫身嗎? 男編劇果然是比較狠呀,而且趙編似乎還挺愛名妓梗的),而且皇子還可以整天流連在煙花界,人家趙洛不過去一次青樓,就像犯了滔天大罪似的,這位朱公子還可以和名妓論交,果然是宋朝和明朝差很多。

這部戲中另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出場不多的秋菊,她為了香梅被入獄而去找雲龍,後來又主動離開,原因是若自己再不走,可能會作繭自縛,聽到這位姑娘這樣明說時挺意外的,但也忍不住道聲讚,既然知道對方和自己是不可能有結果,就趕緊趁情絲將萌未萌之際切斷,是位聰明理性的姑娘。而一向瘋瘋顛顛的伍仁,最後卻顯現出自己裝瘋賣傻的無奈,以及至死仍想護住舅舅的痴心,也是讓我對這個角色的評價一百八十度大翻轉。馬天豪雖然戲份不多也不會唱,但對天鳳的疼愛與犧牲,也寫得挺好的。

而這部戲中幾段天鳳對於戀愛中女人的心態描述得也蠻貼切的(不過三小旦的唱腔聽起來好剛硬呀),發現跳開七字的限制,有時反而更能精準闡述角色的心態。個人對於雲龍和香梅、天鳳的生旦戲基本上是沒啥特別的fu,感覺好像沒啥火花,但二位小旦後來陸續理性地"看開"情關,決定"放棄"雲龍,倒也讓人忍不住贊賞一下,還有二人對唱難得聽見的"雪梅思君",個人挺喜歡的,尤其是中間的伴奏很有味道。至於那位公主就實在不知道出場的目的何在,剛開始公主裝作小廝在外遊玩,讓人覺得挺有故事的,但最後也就是看上雲龍(趙編真的挺愛那種公主愛上男一的梗)被拒絕,頗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而歐陽天因為情愛而在正反邊緣掙扎遊走,最後的壯烈殉情,十分符合這個角色的個性,讓我不禁小小動容了一下。

不過這部戲個人最喜歡的片段是最後天鳳掛掉後的安排,本來悲劇是意料中事,且片頭也可以看到會掛一位小旦,但原本一直以為掛的會是香梅(想想被當作掌上明珠的千金女淪落青樓,怎麼想也不會有喜劇收場),沒想到突然掛點的卻是天鳳,而且最後雲龍和香梅還是在一起,讓我挺訝異的,本來還想說香梅就算不掛起碼也是出家吧,不過這樣的結局雖然有點太理想化,但我還蠻喜歡的,或許是因為香梅的遭遇太悲慘,而雲龍最後還是願意接受她,她也願意給彼此一個機會,二人相伴於黃昏中的身影,讓我有種在悲劇中又添了些許溫暖與希望的感覺~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1985年李如麟歌仔戲 龍鳳姻緣

李如麟飾趙洛、韓靈,高玉珊飾珍珠,司馬三三飾柳香君,王蘭花飾魏天雄,唐美雲飾范奇,焦亭、王維揚、王同編劇。

這部是李如麟在華視的創團作品,當年度台視推出的是韓信、擎劍雙驕,也是蔡編開始進入楊團之年,華視推出的是周公與桃花女、描金扇等,開始展開神仙劇的風潮,相對於這二台已具備的優勢,可想見李如麟創團的辛苦。

這部戲因為找不到片頭,不知編劇是那位,覺得這戲的點子不錯,真假王爺的錯亂加上宮廷鬥爭與姐妹爭寵,劇情挺熱鬧也挺有趣的,不過不知為何,總覺得這部戲不太有歌仔戲的fu,有些畫面帶出的感覺挺像是在看古早的國語連續劇,加上唱詞常未押韻,但轉成國語卻是押韻,猜想這位編劇可能不是專門在寫歌仔戲,或許也不是很通台語。

戲其實還挺好看的,起碼自己看得挺開心的,不過創團之作難免有些疏漏,光是看到福王和二位郡主的服裝就忍不住頭疼,而且劇情常常一個片段一個片段像趕火車一樣匆匆帶過,往往情緒還沒蘊釀好就已經轉到下一幕去了,看得我一臉錯愕,唱段也是安得有點零散的感覺,而且有些挺有發揮空間的梗草草帶過,還蠻可惜的。我猜編劇應該是男性,因為男女主角感情戲寫得有點亂也不夠深刻,不過大部份角色的個性都還算鮮明,是我很喜歡的地方。另外唱詞除了常沒押韻外,有些成語用得有點奇怪,也影響了觀看情緒。

最後就是演員問題了,小生群陣容豪華,唐美雲加王蘭花,都是一時之選,不過小旦群除了高玉珊及司馬三三外(記得司馬三三當年也是挺紅的小旦,但應該不是唱歌仔戲出身的吧),其他眼生了點,不是扮相不太優就是唱腔身段或是演技有點卡,而珍珠郡主這個應該算是天真單純的掌上明珠角色,總感覺不太適合高玉珊(她應該更適合玉鳳吧),司馬三三剛出場時很有神秘感,且冷若冰霜,很有特色,只是這角色中間開始覺得寫壞了,變得無趣,不過個人挺喜歡那位陰狠愛害人卻又老被人設計的玉鳳郡主(只是她扮相還挺苦的就是,剛開始還有點看不習慣),以及可愛的春梅丫鬟。

當然啦,這部戲的靈魂人物是李如麟,每次看到她的趙洛一出場就心花朵朵開,一直忍不住想灑花,這個角色太適合她了,沉穩柔情又慎謀能斷,完全就是個魅力迷人的領袖人物,加上俊美的臉旦和出塵的氣質,完全是我的菜呀,至於韓靈也是很可愛啦,不過個人還是偏愛有腦袋有本事有臉蛋的白馬王子,不管他是王爺打扮還是江湖打扮,那種王者氣質始終未變,個人愛得緊~

龍鳳姻緣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E2DD2847EAF1BCF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唐美雲歌仔戲 大漠胭脂 (DVD)

這是唐美雲歌仔戲團在2003年的演出,故事背景蠻特別的,選在一般大眾應該都不算很熟悉的周末隋初,劇中人物長孫晟、千金公主及楊堅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不過長孫晟與公主的亂世情緣倒是虛構的。

這部戲前不久才有緣在人間衛視看到,是個人很喜歡的作品,算是一見難忘,雖然劇情還是免不了有些硬傷(舞台劇要把故事說清楚合理又要緊湊好看,真的是不容易),但基本架構還蠻新鮮的,最重要的是許秀年和唐美雲的表現太醒目了,不管是歌是舞都搶眼,第一次看時就完全陷入看戲的氛圍中,尤其是那段敕勒川的主題曲配上二人的歌舞,一整個歡樂到不行,讓人忍不住看了又看,如果這部戲再公演,一定去報到。

個人也很喜歡長孫送公主出關那段,讓人忍不住想起白玉堂和公主那段盪氣迴腸的出塞,還有二人久別重逢卻又誤會迭生的糾生緊張,公主最後坦然赴死也讓人動容,不過獄中那段是有點冏啦,二人明目張膽地在獄中調情,可汗還躲在外面偷聽,實在是...,也很同情這位唱沒幾句但唱得很好聽的可汗(第一次看時不知道這是唐小生的姐姐,也是知名小生,汗...),對公主一片情深卻得不到回應,雖然唐許的對手戲精采,但有點不知道長孫晟這個人的魅力在那,除了武功好相貌俊外,他的個性和公主相較,似乎平板也溫很多,若不是唐的武生精采,可能會被許吃掉吧。

鳳兒的戲份不多,但也讓我印象深刻,舞台劇中很多丫鬟常是又吵又愛動個不停,讓我看著眼花頭痛,而這位丫鬟完全沒這個問題,唱段好像沒幾句,但沉穩動聽,而且乍看到時還誤以為是桂冠小生,後來才知道是王小生的姐妹,難怪如此相似又戲演得如此純熟。

個人也很喜歡這個舞台背景,尤其是那大漠落日,還有最後長孫夢醒的安排,都讓我印象深刻。

這部戲有個特點,就是主要演員只有唐許二人,其他三位配角的戲份幾乎變成客串的,對於只熟悉唐許的我來說,看得很過癮,但希望看到角色戲份較合理的戲迷來說,或許會覺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