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唐美雲歌仔戲 佘太君掛帥

【lag很久的心得文,終於生出來了...😭】
在寫心得文之前,先要誠心感謝充滿傳奇性的楊門這家子,從楊業到楊文廣,一家四代為戲曲戲劇貢獻了許多精彩故事,有親情有愛情有家國之情,光招親就每代招了一次,從佘賽花與楊業、楊四郎與鐵鏡公主、楊宗保與穆桂英、楊文廣與百花公主,甚至粵語片中連八妹都女扮男裝被蕭二公主招過親,而女子掛帥也掛了好幾次,佘太君、穆桂英、楊金花,連八妹、楊排風好像都掛過帥,一家不分男女,顏值與戰力均破表,隨便拉出一個來都有故事,包括基層的燒火丫頭在內,先天基因強大加上後天訓練有素加上四代傳承堅若磐石的”企業文化”,真的不是普通猛普通牛,讓人忍不住嘆道偉哉楊家將!!! 👏👏👏
一知道唐團公演戲碼為「佘太君掛帥」,立馬去找了原作京劇「楊門女將」觀賞(董圓圓版,原作編劇范鈞宏、呂瑞明),果然是氣勢磅礡的精采好戲,上半場簡潔有力,幾筆就把幾個人物勾勒得相當鮮明立體,劇情又緊湊有味,張力十足,下半場的武戲則是厲害到我看著下巴都快掉下來,眼界大開,再搭配上京劇高亢激昂的曲調唱腔,一整齣看下來讓人熱血沸騰不已,嗨度非常高,連我這京劇外行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想著難怪唐團會挑這齣傳統戲改編演出。
董圓圓版楊門女將劇照
因為原作本身已經很嚴謹出色了,原本想著星編應該就是把唱詞修改成歌仔戲格韻,頂多為鐵三角加一二場哭靈和回憶的戲吧,沒想到星編卻在不更動原作架構下,除了依照預期增添幾場他最擅長的細膩感情戲外,還修改調整了許多細節,硬生生地把這齣帶有特定時代印記某方面近似愛國片的經典京戲戲碼,改寫成帶有濃厚星式風格的歌仔戲,雖然有些地方沒有原版來得簡潔明快老辣有力道,但讓整齣戲更合理更動人更有台灣味,且涉及的人文關懷層次更高,首演看完走出劇場時,忍不住讚嘆星編不但才華洋溢而且十分用心認真,不斷地挑戰自己,難怪功力不斷地在進步哪。👍
佘太君掛帥節目冊
這齣戲既然名為「佘太君掛帥」,自然第一個要看的就是佘太君,唐團在20週年選擇這齣戲, 真的很有意義, 堅毅不撓的佘太君,帶著眾女將兵士們保家衛國,與老師帶著學生們一直為歌仔戲傳承而努力不懈,戲裡戲外二位女子面容相互映襯,讓人格外動容,這戲選得真好。
「戲裡戲外,兩個女人的容顏交相疊映,如此美麗,如此動人,儘管佘太君早已不是當年策馬飛馳的佘賽花,唐老師也不再是當年意氣風發扮演長孫晟、韋少安的唐美雲,經歷人生的淬鍊,她們擁有她們的,更深沉、更圓融,也更自在的容顏。」 -- 編劇 陳健星。
原作一開場是宗保五十大壽,此時佘太君百歲,這樣一推算,數字娘子們大概七十歲上下,連桂英應該也五十歲左右了,眾娘子們老當益壯,上陣後依舊威風凜凜殺敵無數,即使隔著螢幕,也一樣隨之腎上腺激素暴增💪💪💪;不過看完再細想,一群七十歲婆婆們上了戰場依舊所向無敵,又不免覺得楊家也未免過於主角威能,外掛開太大了些。唐團版則是以太君壽辰開場,依照文廣賀壽希望太祖母長命百歲之言,這位太君應該年紀輕很多,雖然沒有百歲掛帥那麼勇猛傳奇,但看著會覺得這年齡合理了些,當然更重要的是,私心也不想看娘子演七十歲的郡主婆婆...😆😆😆
此外,原作的太君剛毅硬朗,精明幹練,正義凜然,霸氣十足,氣場端的是強大無比,甚至還帶著點工作狂傾向(想到她在葫蘆谷提到宗保時,只想著宗保為何要探谷,想通了後兀自喜不自勝,卻無一絲念及愛孫的哀傷,不免替宗保覺得有那麼些許心酸 🤣),私心覺得這根本是一位散發著濃厚的雄性荷爾蒙,讓人崇拜無比的女漢子哪。而唐太君基本上並不脫離這個人設,甚至下半場因為刪除了小部分情節,而使太君的存在感與威能削弱了些,不過與原作讓人望之儼然的高上大人設相較,不但多了些女性特有的親切溫柔美貌貴氣,更多了份悲天憫人,化小愛為大愛的慈悲心懷,星編為太君在失去丈夫愛子愛孫後,仍義無反顧決定掛帥出征的決定,安排了一個更合理的理由,而不是單純的想當然爾,讓這個人物的格局瞬間更提升了不少。👍

太君那段「遼國七郎」的故事,讓人聞之鼻酸,喪夫喪子又喪孫的她,是楊門中最悲慘哀痛的身影,原本應該是最痛恨侵略者、報仇心最熱切的一位,但因為是母親,因為嘗過丈夫與眾多兒子或死或失蹤的巨大悲痛,因此在戰場上親眼見到她的「七郎」到最後也成為無名屍時,那巨大的衝擊讓強大的母愛勝過了復仇之心,她不願意再見到眾多兒郎死在戰場,不願再聽到數不清的破碎家庭的聲聲哀啼,不管那是宋朝,還是外邦。更可敬的是她深知戰爭的殘酷,但也清楚如果不展現實力擊退侵略者,是無法得到真正和平;她祈求和平,卻還是選擇掛帥出征,選擇違背本意的「以暴制暴」,不但是為了保家衛國,更是為了天下百姓,這不得已卻又不得不為之的決定,讓人更對太君捨我其誰的胸懷動容不已。😭😭😭
太君在這齣戲中有多段長篇口白,應該是想讓老師有機會充分展現她超強的口條功力,那句強忍悲傷的「安排靈堂,祭奠亡靈」,相信有人大概聽到這哽咽的八個字就開始隨之掉淚了吧。還有月夜中望著郡主桂英時的獨白,「痛過以後,人就會更加堅強。人也就是痛過以後,才學會什麼是慈悲。」,因為痛過,才知道失去丈夫兒孫是怎樣的痛,才知道要怎樣讓自己再站起來,才會希望蒼生不要再嘗到這樣的痛,很有深意的詞,寫得真好。最後一段警戒文廣的話語,更是讓人聞之惻然,戰勝真的毋須欣喜,因為那是無奈之舉,是犧牲了許多生命換來的,一段家常平凡但充滿母愛的話語,卻不由得勾起大家對殘酷戰爭的不忍與省思,與前面太君的理念環環相扣,非常別出心裁且畫龍點睛的結局。👍
感謝蔣導分享
當然太君最精采的表現,自是編劇那精心安排,聽著超級過癮的八分鐘「數郎」,依據編腔Polo解釋,「…則有連續長達五頁的曲譜,拆解【七字調】、【賣藥哭】、【雜念調】、【吟詩調】,融合導板、散板、搖板、流水板等板式與設計拖腔,是本劇最重點菁華的呈現」,相信聽完這一連串從慢到快又轉慢,時慷慨激昂時悲傷難抑的唱段,應該很多人都驚呆了吧😲,想到老師平日還要錄八點檔,真不知道是怎麼記得住這麼長串的唱詞,而最後那句帶著哽咽的「老身早已流盡傷心淚,老身我看盡人間多別離」,更是讓我瞬間紅了眼眶,超棒的完美演出! 👏👏👏據說最終場老師當天在電視台錄影到天亮,上午還身體不適,但依舊專業地完美地一氣呵成地唱完這個超長唱段,讓人心疼之餘,也為她的敬業精神豎起大拇指。👍
感謝蔣導分享
原作中的柴郡主相當於會動的人形立牌,雖然常站在台上但戲份其實並不多,而唐團請出永遠的娘子來飾演這個她駕輕就熟的角色,自然是不能讓她太「輕鬆」,星編除了幫郡主加進超催淚的月夜家書以及祭靈二段主戲外,同時也讓她在太君要求大家表態是否出征時,第一個鳴炮表示反對。這個設定相當有意思,之前看原作時,總覺得楊門女將們眾口一詞毫無猶豫地表達同樣的出征意願,看著是很熱血,但同時也有點「毛骨悚然」,想著楊家的「企業文化」真的是強大到無以倫比,已經達到「洗腦」的程度了吧(這某方面頗有軍教戲的味道)。🤣
感謝蔣導分享
而唐團版讓郡主甘冒大不諱開炮反對,個人是覺得還頗合情合理,郡主是皇家親戚,又是前朝柴榮後代,對於朝廷一向重文輕武以致積弱不振,以及之前對待楊家的不公不義,自是看得更清更明,更勇於反抗,勇於發出不平之鳴,更別說還要顧及太君年邁,出言反對並不意外;而且這位郡主顯然是理性派,不會被熱血沖昏頭,對事情的考量十分周全實際,在無法違背婆婆意志下,第一動作就是與桂英月夜密談,商議如何保住文廣這楊家唯一男丁,思慮縝密且行動力強,讓人佩服不已(只是究竟還是敵不過楊家那根深蒂固的忠義基因...🤣)。
而且這位郡主不但勇於提出意見,可能也是楊府最有效率也最具威嚴的主子,聽聞宗保死訊後雖然悲傷不已,但馬上打起精神操持大局,叮囑眾人行事,面面俱到且不怒而威,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文廣,在教場一看到她凌厲的眼神,也馬上閉嘴退縮,氣場超大,非常符合皇家郡主的身分(不過教場揮旗的郡主阿嬤好可愛😍)。只是每次看到文廣叫郡主阿嬤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OS「文廣你叫錯了吧,中間那個白髮蒼蒼的才是阿嬤!」🤣🤣🤣

提到穆桂英這個角色,與「春櫻小姑」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電視版中春松就曾說過春櫻一吵起架來威猛彷似穆桂英,「回憶的迷宮」中天成也曾夢見春櫻變桂英,「螢姬物語」中更是直接點名「穆桂英打楊宗保」是夫妻兩人的定情戲,沒想到唐團最後也真的演出穆桂英,這一路下來的脈絡還真是有趣。

春櫻小姑-回憶的迷宮
記得之前曾看過京劇折子戲「捧印」,當時深深覺得楊家的家族文化果真非凡,硬是把原來野氣十足意氣風發的桂英洗成端莊賢慧的青衣🤣,看著頗不習慣;而原作中的桂英雖依舊個性剛勇,但也一樣十分規矩嚴肅,與印象中那位飛揚跳脫率性任為甚至會拔公公鬍子的穆桂英頗有差距。也因此唐團版的桂英讓我眼睛一亮,剛出場時雖然仍是端著當家少奶奶架子,對待奴婢們也頗有統御萬兵的架勢,但看她私底下碎念著家事比國事為難,還用嬌嗔的口吻「怨嘆」後悔嫁給宗保,嘴巴埋怨但分明是骨子裡愛到不行,仍然可以見到當年穆柯寨那位自由豪爽又調皮的女寨主影子,讓人忍不住莞爾一笑。😊
對個人而言,最亮眼的一場戲莫過於教場比武時,桂英回憶過往的那段「桂英打宗保」,眼前與夫君面容相仿的白袍小將,讓她身不由己地想起當年那位讓她一見鍾情的少年英雄,看著桂英悄悄瞅著宗保心中暗自打著算盤,二個眼珠子轉呀轉的,靈動可愛,個人特別喜歡宗保唱著「杏眼送秋波」時,桂英小碎步靠過去想親近的俏模樣,這場戲不但讓觀眾一飽眼福,也間接側寫了二人的夫妻情深,並合理解釋桂英落敗原因,堪稱神來一筆。👍

想想在眾家兒孫媳婦中,太君應該對桂英是最另眼相看的,除了年輕時都是個性機敏武功高強膽氣過人外,光是二人都是陣前招親,勇於爭取自身幸福,應該就讓太君很有惺惺相惜之感吧🤣。話說看到太君與桂英在商討進谷之策,二人一搭一唱似相聲般越說越興奮越說越投契,郡主只能站在一邊傻楞楞聽著的場景,不禁很跳tone地想起少年金田一漫畫的這個畫面,覺得祖孫二人好像金田一和明智,兀自在那講著平凡世界的人們聽不懂的話。🤣🤣🤣
芷芸的桂英雖然在上半場的文戲還是稍微僵硬了些,不過以她的年紀資歷,在舞台上沒被鐵三角吃掉,依舊有著相當大的存在感,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表現也可圈可點,下半場幾場武戲更是得心應手,打得威風凜凜架勢十足,個人特愛那段在葫蘆谷走Z字型的唱段,節奏、唱腔與身段搭配得相當好,這一定得幫她和身段設計老師多按幾個讚。👍
在原作中楊宗保是以草蛇灰線的手法,將這個人物呈現在觀眾腦海中,本尊雖未現身,不過形象依然是鮮明的,同時也讓戲份集中在楊門女將身上,讓戲的節奏簡潔明快。而星編則是另闢蹊徑,讓宗保以回憶及魂魄樣貌從頭貫穿到尾,且透過許多精心安排,使宗保桂英這對夫妻雖未有實際對手戲,卻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夫妻之間濃烈的情份,相較原作雖少了幾分酣暢淋漓,卻多了份似水柔情(當然還有如海般的親情)。
個人特愛那段美到不行的霜雪調,曲美詞美身段也美,雖然字數多了些,覺得多少影響到曲調的美感,還好咪神功力深厚,唱得還是很流暢。瞧著舞台上宗保魂那樣癡癡地看著愛妻,想起了二人青春年少時的歲月,相信在他眼中,桂英始終還是當年那位顧盼含情的青春少女,只是原以為二人會恩愛到老,卻不料一朝命如雪融消,再看到桂英感應到丈夫的深情,沒來由地突然心酸淚流,也讓人不由得跟著鼻酸不已。話說咪神邊耍著長水袖邊唱著陰調還臉不紅氣不喘的,超厲害,而且年紀越大卻越帥氣,雖然黏上鬍子時,和桂英對戲偶爾會讓我有父女fu,但無鬚扮相和20幾歲的小旦搭配完全沒啥違和感,實在是太強大了,絕對堪稱歌仔戲界的不老傳奇!😍
感謝蔣導分享
不過雖然宗保帥到逆天,且只要出場都是感人的重頭戲,但私心還是覺得他下半場的戲份稍多了些,也實了些,表現手法太實就少了些寫意美感,太多則間接削弱了桂英智勇雙全的形象,讓我有種桂英會闖葫蘆谷,不是因為一身是膽智勇雙全,而是因為相信丈夫會保佑她的錯覺,再加上最後與子女前後對空呼喊希望丈夫顯靈,雖然很有笑果,但總覺得kuso了些,笑得尷尬。私心認為桂英在遇到困難時希望深愛的丈夫保佑是很自然的,但以她的個性身份,應該只是內心OS或是低語默念,這樣直接大喇喇地對空呼喚,寄託希望於渺茫的魂靈,看著總覺得有點違和感。不過最後一家三口一魂跟著白龍馬逃脫時,四人在台上分別走圓場表演身段,再搭配百戰雄獅曲調,真的是讓人嗨到不行,個人超愛。😍
戲曲中心【承・功】《新秀舞台-戲曲青年菁英匯演》劇照
今年應該是宜蓁的豐收年,幾齣大戲都表現亮眼,不過私心認為最符合她戲路的,還是楊文廣這調皮的娃娃生,光看扮相就十分討喜,很有說服力。個人最愛教場比武一段,文廣從一開始的自信滿滿,時不時還向後頭的嬸婆們耍帥討讚(而且嬸婆們也都很有默契地微笑比出大拇指,溫馨又趣味),到後頭發現狀況不對時偷偷向母親撒嬌,姐姐還不時出言提醒,在在都顯現出他在楊府是眾人捧在手掌心的天之驕子。而文勳老師也特地為這角色設計了許多帥氣的身段,讓文廣在舞台上更加搶眼(私心覺得宜蓁穿便服綁馬尾纖腰一束排練時更吸睛 😍),比較可惜的是下盤偶爾不夠穩,再加強些就更棒了。
自由時報報導劇照
原作中並未出現楊金花,星編應該是為演員量身設戲,將原作裏部分七娘的戲份挪給了這位小姑娘,而這個常和弟弟拌嘴吵架但其實很愛護弟弟還一身武藝的小姐姐,讓自帶嬌憨味的小花來演再適合不過了,看著這對萌姊弟就超想帶回家養😍。去年看「護國神山」後就被勇猛無比的玉山煞到,沒想到平常看起來有點嬌柔的小花這麼能打,可惜的是這次獨角武戲不多,有點遺憾,不過看她翻身下腰時的俐落有勁,還是忍不住叫好,打鼓也是搏得滿堂彩,認真可愛的模樣很招人疼。
在原作中,眾娘子們除了六娘七娘,其他都算是龍套性質,分不太出誰是誰,但在唐團版中,星編很用心地在幾個小細節處凸顯出各位娘子們的特色,像從她們出場時的唱詞,就可以知道七娘自信豪爽,五娘念佛心如止水,三娘瀟灑風趣,四娘春閨哀怨,大娘二娘賢慧端莊,再搭配壽宴上與對出征的反應,更會發現七娘為人熱心急性還擅於招呼人,三娘性子爽利剛強,大娘沉穩謹慎,二娘溫婉擅廚藝,每位娘子各有各的面貌,這實在得替星編拍拍手,超用心也超厲害哪。👏
感謝蔣導分享
另外在原作中,眾娘子們面對出征西夏一事,是毫不考慮異口同聲全無異議,甚至當著聖面力抗大臣,還群起向皇上下跪請命,氣勢驚人,只是看時雖然超嗨超解氣,不過想到這群娘子已經三十幾年未上戰場,也確實已經上了年紀(依原作設定,娘子們應該都是七十上下了),不禁有點疑惑她們是哪來的信心? 更別說那集體請命,要是我是皇上,應該會覺得這根本是威脅逼宮吧...這些細節雖小,卻讓我難免有種這群女將們自我感覺未免太過良好的fu。而星編讓眾娘子依照個性經歷,出現意見不一的情形,雖然或多或少減損了楊家一門忠烈的高上大形象,但私心覺得這樣更貼合人性(二娘那句很實在的金刀生鏽,也為嚴肅的氣氛增添了些許輕鬆喜感),而且因為如此,更凸顯出楊家女將們為百姓蒼生而視死如歸的精神,讓人更為動容。
感謝蔣導分享
話說唐團一向以文戲為主,武戲多是點綴性質,因此在演出前不免小擔心一下,還好青年演員們很爭氣,經過一個月的汗水集訓,在楊蓮英老師辛苦指導下,成果相當不錯,紮靠上陣滿站一台,場面驚人,各個英姿煥發威風凜凜,每次一現身都贏得滿堂掌聲,雖然個人不懂武戲,但也感受得出眾人打得認真規矩,老師更是砸錢不手軟,光這幾套全新戲服應該就所費不貲吧。而且這次眾娘子雖然都是群戲,但演員們也是很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已有一定資歷與知名度的禹安和孝虹,願意回來跨刀演旦角群戲還辛苦紮靠練功,實屬難得。👏
感謝蔣導分享
個人很愛禹安的大郎投影,眼神表情很有戲,謝幕時一比出小生手勢,頓時帥氣上身,可惜這次她的美聲沒有太多發揮空間。孝虹的大娘頗有當年辛月霞的既視感,卻又多了幾分嫵媚與自信,亮相pose與笑容相當搶眼漂亮,屢次讓我忍不住多看幾眼。玫萍這幾年也是越來越有女人味,在聽到宗保殉國消息時,雖然主戲不在她身上,但她那驚訝悲痛的表情神態作得十足十,也讓我印象很是深刻。還有當太君提起大郎二郎時,大娘二娘馬上會心地對看一眼,提到七郎時,五娘即轉身安慰傷心的七娘,三娘四娘出場時講著講著就過起招來,眾人雖是陪襯但這些小細節卻戲味十足。👍👍👍
原作中七娘的戲份相當重,與桂英不相上下,唐團版除了將部分戲份分給金花外,七娘本身戲份也少了許多,不過原作中豪爽剛強急性好武的人設依舊保有,甚至還多了些台灣歐巴桑特有的熱心助人笑口常開,親切感十足,而且每次眾娘子亮相時,旻真永遠是最先抓到我眼球的一位,除了她常領頭並站在正中位子外,那充滿自信的笑容和帶有力度的pose也很吸睛,而且這次她還秀了一段連續翻身的難度表演,讓我大開眼界,以前只知道小花和芷芸的武戲不錯,原來旻真也不遑多讓啊,真是好樣的。其他幾位小娘子們感覺較緊張嚴肅些,不過表演也是十分認真到位,一樣掌聲鼓勵。👏
原作中依據京劇傳統,生旦淨丑均有戲(尤其是正直卻又老奸巨猾的寇準,相當精彩的人物),星編則是配合歌仔戲特色和唐團的演員條件,將焦孟二人與金殿幾位老生的戲份減少,實屬聰明之舉。文勳老師的寇準一出場就是一段搏得滿堂彩的身段表演,亦是亮點之一(他的武戲設計也為這齣戲加了非常多分,讚!),只是不知為何,總覺得他的寇準帶著點反派的味道🤣,而固執守舊和楊家唱反調的王輝,不似原作以丑角應工,但老生甩著兩邊袖子出場時,反倒顯得古錐古錐,頑固的模樣更顯得有點老可愛,和原作感覺相差頗大,很是有趣。🤣
這齣戲還有個極為亮眼但卻看不到的角色,就是那匹能通靈還立大功的白龍馬。原作中是以老馬識途和採藥老人來引領眾人找到棧道,或許是因為要展現老人受宗保忠君愛國的精神所感召,也或許是要讓老生有戲份而作此安排,但看時總覺得這位採藥老人的出現有那麼幾許突兀感,就戲而言也不算很有戲。星編則是別具巧思地以宗保魂透過白龍馬來指引棧道方向,少了幾分軍民同心以及宗保的高上大形象,卻加深了夫妻與父子情深,再加上將文廣金花改成闖谷被困甚至敵人火燒葫蘆谷,而非只是單純因計就計探谷找棧道,又增添了幾許驚險刺激,讓戲更緊張有張力。
個人極喜歡白龍馬感應到宗保魂而躁動那段表演,從眾人的動作與嗩吶模仿的馬鳴聲,彷彿可以見到一匹雙蹄騰空昂頭鳴嘶的白色俊馬,讓人不由得一顆心隨之懸在空中,期待著接下來的發展,而金花突然一段阿龍洗澡的話語,乍聽再平凡不過,卻瞬間讓人胸口一痛而潸然淚下,我想在場觀眾應該都和台上眾人一樣,腦海中瞬間浮現宗保親暱地幫阿龍洗澡,和他說著話,又溫馨又讓人傷痛的畫面吧。😭😭😭
另外要提的是,這齣戲的馬僮,大概是唐團有史以來武戲表現難度最高的一位,真的是好樣的,同時還有一批武打動作相當搶眼的旗軍,為戲增添不少亮點。還有楊府出場時的一群小婢女,長著相當清秀,各個笑盈盈地很是賞心悅目,帶頭那位更是頗有大將之風,值得期待。👏
感謝蔣導分享
這次的曲調為配合傳統戲的風格,因此沒有新編曲,全數使用傳統調和電視調,雖然還是沒有全然地依照原曲調旋律演唱(現在要聽到原汁原味似乎越來越難了),不過依舊聽得十分過癮。除了前述的霜雪調和百戰雄獅外,個人還特愛小客房(對唱),母子對戰十分活潑俏皮;娘子和老師的臨別曲接哭長城後段,接得巧妙;另外眾娘子們賀壽時唱的十二丈,後段改為重唱形式,別有巧思,相當好聽;電視七字調接蓮花鐵三郎,和百戰雄獅一樣讓人嗨到不行。這次老師在每場謝幕時,都幫Polo宣傳了一番,據說他從排練開始就邊看戲邊哭,每次哭的點還不一樣,連著哭了二個星期有,聽著忍不住莞爾,真是超感性可愛的年輕人。😊
因為看宣傳時一直強調是傳統戲,想說那應該是比照傳統的文武場樂師,因此一開場乍聽到與螢姬風格近似,頗有”既聽感"的音樂時,瞬間愣了一下,再搭配現代投影,感覺和自己想像中的傳統戲不盡相同,有點錯亂;不過姬家兄弟已經是好聽音樂的代名詞,認知調整適應後,依舊是聽覺上的一大享受,而且這次的音樂感覺收了許多,恰如其份地協助劇情推動與情緒堆疊,個人特愛下半場開場時,那似乎是嗩吶(?)的樂聲,襯得舞台頗有戰場金戈鐵甲、清風肅穆之感,還有不時出現的咚咚鼓聲,更是讓人不由得跟著心潮澎湃不已。
這次舞台也因應傳統戲模式,大膽捨棄過往繁複華美風格而改走極簡風,把表演空間都讓給演員,由繁返簡殊屬不易,膽識過人,且極少數的道具卻依舊亮眼,個人特愛那超大又華麗的五爪金龍牌,氣勢驚人,還有那一片有著精緻花紋的紅毯,從樓上看下去,紅得特別美特別炫目。而前後一紅一白高懸空中的「壽」與「奠」字,更是形成強烈對比,讓人光看著那斗大的字,就憑添不少淒然。
感謝蔣導分享
這次的投影是個人較五味雜陳之處,看第一場時,就因為顧著看郎而忘了聽太君數郎,眾數字郎們又帥又有戲又占了舞台大部分視野,想不看也難啊,尤其是最後史上最強夫妻臉的楊令公,那似有千言萬語的眼神及堅毅中帶著滄桑的表情,瞬間完爆老婆啊!!! 😍😍😍更別說我還很無聊地在那配對,想著原來禹安配孝虹啊,大郎二娘也是同臉,老實的小杜竟然配娘子之類…,等到太君數完郎,才發現自己竟然錯過了整齣戲最精采的唱段,當下真的是超想捶心肝!!! 😭😭😭(好佳在後面還有機會彌補...)
再者城市舞台不若國家劇院的舞台又大又深,這次投影畫面是在後頭當景片用,兩側還留有黑框,不是完全延展至整片舞台,感覺頗像早期電影螢幕。第一場坐搖滾區時,因為靠得太近,抬頭所見就是一整片投影,有種整個舞台被後面投影框住的侷促感,再加上有些投影的影像偏寫實,仿似看小小的古裝演員在現代巨大電影螢幕前表演的錯覺,因此雖然背景投影依舊超美,但總是有股莫名的彆扭感。
不過神奇的是,看後來二場時,卻又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數郎一段因為已經有心理準備,因此沒再被投影干擾,而且太君唱到最後心酸處,背後那一張又一張寫滿忠義 與勇氣的巨大臉孔,散發著龐大的渲染力,讓人油然生敬之餘,也對太君的失夫(子)之痛更加感同身受,加上樓上視野廣闊許多,主視域變成一大片紅毯,投影畫面所佔比例相對變小,與演員之間的古今對比也隨之減弱,美美的畫面反倒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所以結論是...唐團的戲還是要看二場以上,比較能全面感受到各環節的匠心設計... 🤣🤣🤣(近幾齣戲連平面設計都更精緻美觀了!)
感謝蔣導分享
這幾年唐團集結了一群已有相當深厚默契的專業製作團隊,又固定以鐵三角掛帥再搭配一群稱職綠葉,演出品質相當穩定,尤其是以前最常出現落差的劇本,近年多有一定水平,在陸續推出幾齣商業與藝術兼具,口碑十分好的作品,又連得到二次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後,感覺一整個團隊士氣如虹,銳不可擋,老師辛苦操盤掌舵二十年,在這幾年應該是得到了非常豐碩,也是她應得的回饋。而這次演出則是很明顯地有著傳承意味,除了藉戲磨練青年演員外,也是希望能讓他們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首演場結束後,見到幾位年輕觀眾圍在城市舞台戶外看板前面,熱烈討論著眾青年演員們,表示他們的演出有引起迴響,也不禁替劇團與青年演員們感到高興。
感謝台視綜合-楊麗花歌仔戲FB分享
而節目冊內,青年演員除了談自己對角色的詮釋心得外,也紛紛感謝鐵三角及身段老師的親身教導;老師身兼導演自不用說,排練片段中也看到娘子手把手地指導芷芸身段,甚至演出時為了陪襯芷芸而刻意將身段收了許多;在「人間盜」中咪神則是把她的演出經驗鉅細靡遺地傳授給小杜,娘子也分別針對三位女一的特色因材施教。這三位已經屬於殿堂級的前輩,不但一輩子奉獻給舞台,且至今仍競競業業地堅守在這個崗位上,依舊敬業謙虛且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演藝能量,現在又無私地擔負起傳承的重責大任,這份用心與使命感,讓人不禁觀之動容,肅然起敬啊。
唐團創團20週年大戲,一創新一傳統,即使已經20歲,依舊是企圖心旺盛,勇於挑戰各種題材,向觀眾們展示唐團能文能武能新能舊甚麼都能演的充沛能量,真的是好樣的! 老戲新編,寫出一台新意,演出一台風華,看到的不僅是滿台精彩的唱念作打舞影聲腔,還有資深演員對藝術的終極追求,青年演員的堅持夢想,以及生生不息的薪火相傳! 👍
最後還是想來段題外話。小時候很愛吃豬油拌飯,簡單的豬油淋點醬油加上熱騰騰的白飯,香氣四溢美味十足,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好味道。而現在豬油拌飯已經不再是隨處可見的美食,即使有,也往往加了些許現代調味進去,或是為了突出創意迎合市場而添加不同配料,烹調方式也不盡相同,那新鮮豐富多層次又別出心裁的風味當然也是好的,也是讓人驚豔迷戀的,只是時不時,也還是會懷念起那最初最單純、最能品出食材原味的好味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