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唐美雲歌仔戲 - 文成公主


近來戲看得少,也懶得動筆,不過一齣戲看了三次,感想自是很多,所以還是陸陸續續寫下,作為自己難得的一項看戲紀念,而既然寫了,也和大家分享,一樣是流水帳體的心得~

個人很愛一開場的迎親隊伍,仁增卓瑪小姐和大川老師歌聲絕美,唱詞也很讚,前者讓人替拜別父母遠嫁異邦,從此未再踏上歸途的文成感到心酸,後者的歌詞則是一再安慰著對未來茫然不知,感到惶恐不安的16歲公主,詞中充滿著溫柔與體貼,還有藏族爽朗直白的文字風格,再搭配迎親隊伍攀山越嶺過河的寫意畫面,是個人覺得整齣戲中最有歷史戲fu的一幕(也因此就認知錯誤…),非常棒的開場,第一次看時竟然還忍不住眼眶泛紅,而且小杜和鵬鵬好帥氣,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小百科:其實唐太宗是因為吐蕃屢次擾境,煩不勝煩,雖然打得過但勞民傷財,所以贊普求親時只好答應,等同被強迫地嫁出公主,政治意味濃厚。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穀物和蕪菁種子等。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像是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而且據說這個迎親隊伍足足走了一年左右…)。

文成公主一出場就讓人心花朵朵開,娘子很適合唐裝哪,一整個雍容華貴。而贊普一開始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嗓音好到讓人起雞皮疙瘩,渾厚有力又清亮的聲音彷如迴盪在柏海湖畔般,唐團長現在的唱腔真的是超級讚,只要她一開口,舞台一整個就變她的,個人也喜歡這首前後呼應的西藏民歌格桑拉,詞曲很有藏族風情。





藏王與文成初遇,有著二種文化開始接觸的意涵,同時顯現出年輕藏王志得意滿,沉穩中又帶點調皮的個性(他是迫不及待想試探文成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吧),也表現出文成樂觀開朗隨遇而安勇於嘗試的性子,對於13歲就登基,常年身處於戰爭與政爭之中的藏王,見到公主喝牛奶時那純真爽朗的笑容,想必是如見到陽光般讓他瞬間迷醉。而三娘一句話說多會喘,也帶出了西藏高原的特色。另外一定要讚一下雙王老師,那個柏海作得真的超棒的,美到讓人一整個心曠神怡呀。

戲中一再提到的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松贊干布為尺尊公主而建,但直到文成至西藏後七年才建成,據說寺址還是文成選定,現今寺旁還有她親植的公主柳(應該就是開場三娘所持的楊柳吧)。看到百姓們開心地邊修佛寺邊唱歌跳舞,很有藏民樂天又能歌善舞的fu(不過看到百姓們邊笑容滿面邊唱著"懸懸的佛寺變塵埃",挺妙的,百姓們大概很高興佛寺建不起來吧),只是歡快的歌聲中卻隱喻著原本信奉苯教的百姓大臣們,已經因為尺尊的佛寺一再倒塌,而心中漸漸開始不滿,而同樣是佛教徒,同樣從故鄉帶來尊貴佛像的文成,也同樣要修築佛寺,對她而言自是雪上加霜。




第二場的會議,帶出因為贊普大力興建佛寺,而引起正反不同意見,很有意思的一段。由臣子們的反應,可以窺見文成剛入西藏時,並不是馬上就成為受人尊崇的國母,尤其是她推廣佛教,衝擊了原先的苯教,更是造成原信眾們的不滿。不過這段有意思的是可以看出雄才大略的藏王,有意吸收唐朝及其他國的文化,來改善人民生活,強化吐蕃國力,某方面或許也可以瞭解為何贊普對文成如此言聽計從,因為文成代表的是上國的技術與文化(從公主所繪的風水圖,以及幫助尺尊建寺,可以看出唐朝的堪輿及建築技術遠高於吐蕃),而且從甜茶一事來看,文成雖未出面,但實際上她應該是主導者,至少也是夫妻同謀,由此亦可看出文成的智計與對贊普的影響力,這算是編劇的曲筆吧。

反對派大臣以守舊的瓊波及苯教忠實信徒恭頓為主(要改人民的宗教信仰真的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呀,有一說是贊普本身並非佛教徒,而是想藉由佛教來打擊削弱苯教的既有勢力,個人對這說法更感興趣),很喜歡頑固但又忠心耿直的瓊波大臣,聽到他數落贊普唱的那段曲子,描述文成人還沒到拉薩,贊普就為她改了一堆規定,很生動地描繪了贊普重視文成所作的一切,雖然文詞蠻白話,但寫得很貼切也很符合瓊波的個性,小志詮釋得極好。而恭頓此時的態度,也為後面的反叛作了伏筆。另外還是要說,唐團長真的是位很擅長運用停頓與背影製造情緒與氣氛的演員呀。

這齣戲的文成與其說是偉大慈悲的度母,倒不如說是一位天性樂觀開朗,帶點天真,好心腸,有同理心,有使命感,愛好和平,尊重他人,喜歡接觸人群接觸新事物,覺得該作的事就會去作的女子(甚至還可以說她具備現代化民主和平等意識),雖然有時會說一些發著聖光的話,但會覺得以文成那樣的個性,就是會說那樣的話,作那樣的事,而不會覺得她矯情。這樣的人物雛型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的,這是個人很想幫編劇按讚之處,這齣戲的文成既不是藏民神話中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文成,也不是單純宗教中莊嚴慈悲卻可望不可及的文成,而是把被神化的"高上大"度母,轉換為真實如在身邊可見的人物,雖然這不是我想看的文成,雖然這位文成還是完美了些,內心活動單純了些,作決定理所當然了些(所以也無趣了些),但在某個程度上還原了文成大部份的凡人面貌,是個生動自然平實的文成,當然娘子的演技絕對是功不可沒(這可能是史上最親民最甜美最可愛的文成了吧)。




另外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若將這齣戲的文成解讀為一個懂得拉攏民心,懂得投君王所好,懂得善用時機的政治人物,似乎也可以成立。文成懂得君王想要改革,所以用甜茶說來說服大臣討好贊普,懂得尺尊根本無意爭寵,也無法和她爭寵,所以幫助她蓋佛寺,得君王歡心得尺尊人情得百姓敬服,一箭好幾鵰,而在拉薩城中的表現,深入民間,與民交往,抱小孩,安慰婦人,這些舉動在現代政治人物身上隨處可見。更別說獻舞那段,跳著西藏舞曲塑造親民形象,取得君王、臣子與百姓的民心,後面再推波助瀾把握時機加碼一段請求取消赤面,頓時萬眾歡騰,這手法不可謂不高呀,哈哈(我承認我是腹黑派的愛好者)。

個人還蠻喜歡百姓們用歌舞來闡述文成為他們帶來的生活改變,包括紡織、農業、醫療技術等,唱詞淺白卻生動,而且戲中也未一昧地對文成歌功頌德,而是傳達出文化變革對大臣百姓的正負影響,間接讓人思索著文成在推廣唐朝文化中所面對的難處,這點極有意思,只可惜編劇僅輕輕帶過,衝突性不太夠,也感受不到太多文成身處風暴中的內心活動(感覺前半場的文成就是個樂天知命的快樂小女人,雖然吐蕃苦寒,藏王很忙,臣子百姓有人對她反感,但她依舊開開心心地每天過自己的日子,這樣的性子還真讓人羨慕)。要幫這些村民百姓們和導演按個讚,這麼多人在台上,卻依舊亂中有序,應該是花了很大精神排練,雖然有時會覺得歌舞多了些,但分段看還是喜歡的(不過我老是會想起寶塚凡爾賽的巴士底獄之戰)。

喜歡文成抱小孩這段的安排,雖然平實也平淡了些,但生動傳達出文成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媽媽願意將小孩交到文成手中,表示著她對文成的信任與親近(新生兒的媽媽很多是不願意旁人觸碰小孩的),而天星的名字,也與後面的星空有了連結。旻真的失子村婦演得不錯,蠻能帶動情緒,尤其是她發現竟然是因為自己的錯誤認知害死兒子時的自責與癲狂,讓人為之心痛不忍,而最後文成安慰她的那幾句話,以及溫柔的擁抱,每次看每次都忍不住跟著淚下,我想只有經歷過絕望般痛楚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文成那個擁抱的力量有多大吧。這段藏王和公主的漫漫春宵,唱得很動人,這齣戲之前對贊普和公主的感情著墨並不多,但從大臣們的話語,以及贊普在城中見到文成的反應,都可以感受到文成在他心中的份量,以及他對文成的欣賞。



浪漫的星空下,文成述說著內心潛在恐懼著唐蕃大戰的可能(這也是很有趣的點,可惜依舊著墨不多),藏王則述說著自己常年征戰的無奈,那句仇恨會隨著孩子長大而越來越多,也會隨著女人越生越多,說得真好。這對夫妻之間其實一直存在著戰與不戰的衝突,贊普有贊普的考量,文成有文成的理念,只是二人個性都好,所以都只是爭執幾句就完結了,加上唐蕃大戰時贊普已過世,因此這個隱隱存在夫妻間的衝突,也就沒有發揮的空間。不過星空下二人唱的”最後的心願”,詞美,曲調也好美,非常符合相公娘子的音色,配上滿天星雲,唱得人如癡如醉,個人超愛(幫polo狂按讚)。

大昭寺落成,贊普也留了鬍子。二位公主獻舞,尺尊那段舞設計得很吸睛,幾個靜止的動作非常漂亮,音樂也很high,只可惜雖然感受得出演出者很認真表演,但歌聲和舞技還是不夠專業(尤其旁邊還有四位年輕舞孃對比),以致畫面與唱曲的穩定度及流暢度不夠,影響了舞台的和諧感,頗遺憾。相較於尺尊以故鄉歌舞呈現,顯示這位抱持出世態度的公主始終活在自己世界裏,專心拜佛不問俗事,文成則是以積極熱情的入世態度,用拉薩百姓們最熟悉的歌舞與民同歡,二位公主的心態藉由舞蹈作了強烈對比(還好尺尊清心寡欲,不然應該會恨得牙癢癢的)。這場舞前二場氣氛還好,最終場現場超high的,公主和三娘開始跳扭扭舞時,觀眾席上就已經熱血沸騰,到藏王下來合跳時,屋頂都快掀開了吧,好像連觀眾都一起在參加嘉年華了,很喜歡那種大家同樂的氣氛。



看到二位小宮女在那歡喜地期待著回長安,和三娘興奮地回憶著長安的種種,心裏頗為不忍,不過這段好俏皮可愛,尤其三人踩著踏搖娘舞步,一整個古錐,還讓人忍不住懷想著唐朝時的民間生活。玫萍和小花這次戲份雖多,但出聲機會少之又少,不過這段表演就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成同樣地,也邊唱著憶長安,邊回憶起長安的歲月靜好,回憶起拜別父母的夜晚,除了出現文成以前在長安跟家人說話的聲音外,後面也配合著投影出長安城的影像,詞曲都美,如果舞台後方能有長安家人生活的寫意畫面而不是只有聲音和長安城,應該會更讚。

雖然公主留下的意志是堅定的,但心中想必也是經過一番天人交戰,畢竟這可能是她這輩子唯一可以再回到故鄉,再見到爹娘的機會,只是面對著夫君即將上戰場,我想只要是為人妻者(感情不好的不算),誰也無法就真的這樣灑脫地回故鄉去吧,更何況還是一國之君的妻子。這段贊普和文成依舊為了戰與不戰起了小爭執,文成那句官位越大離民心越遠,擲地有聲。只是這對夫妻真的修養太好,吵嘴也吵不起來,不過娘子那段樓台尾唱得真的超讚哪,聽到她拔高的尾音,瞬間讓我想起當年在丹心救主中,娘子一音震九霄的嗓音所帶給我的震憾。




象雄出兵這段真的是讓人熱血沸騰(錦什仔加陰調,不沸騰也難),雖然覺得後面投影的符實在是有點違和感,但大法師妖魅的身影與動作,與後面象雄王雄武有力揮舞著大刀的身影,恰好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讓之前在戲中眾人口中一直出現的苯教,真實地呈現在大家面前。而聽到唐團長和小志唱將水,情緒更是high到不行,這次團長雖然沒有劈腿,但身手比楊宗保矯健有力許多,讓我瞬間有種歐靖龍回來了的fu(不過吐蕃大臣們還真的是厲害,可以直接穿著朝服頂著超高帽子就上場打仗…),而直到恭頓的刺殺,才讓我真正意識到宗教力量的巨大,以及文化改革的不易,對我來說恭頓不是壞人,他只是個忠於自己信仰,將宗教放在君王前面的信徒罷了。要特別提一下舞台,當看到士兵們井然有序地湧進投影幕中的通道時,驚訝又震憾,真的是為舞台設計讚嘆萬分哪。

第一次看到藏王說他中毒時,有點錯愕,想著象雄王國應該是蠻落後的,所以無法調製出見血封喉的毒藥,讓贊普中箭後還可以衝入象雄王宮,和象雄王與恭頓五四三一頓後才毒發,這藥性不是普通慢…,而贊普和臣子們一下子就放棄治療,在那開始交待遺言順道道別,也讓我有點傻眼…。還好後面二場就看得很入戲,唐團長充滿感情的嗓音,讓人聽了就不禁眼眶跟著紅了,和東贊瓊波士兵們依依道別,更是賺人熱淚,最後身子傾倒時又奮力地站起,以英雄之姿告別世間,從十三歲就開始過著日理萬機甚至爾虞我詐的日子,他終於可以休息了,大川老師雄厚低沉的歌聲,將雄鷹之歌唱得悲壯又悲涼(覺得這齣戲的新編曲比傳統曲調表現亮眼),讓人也不禁為這位蓋世英雄的離世嘆息不已。




個人覺得尺尊公主這個角色,是這齣戲中的一大亮點,很高興編劇沒有來段勾心鬥角的宮鬥戲而拉低了文成的格局。尺尊和文成有很多相似處,同樣來自佛教昌盛的國家,同樣是佛教徒(還好這齣戲的文成不說佛理),同樣是異國新娘,同樣是贊普王妃,但她和文成始終就保持著相敬如賓的距離(或許對於贊普,對於吐蕃也一樣是),個人一直好奇她為何過著這樣除了吃素拜佛外,似乎與世無爭,清心寡欲的生活,是因為個性使然,還是她始終無法也不願意融入這個國家中,亦或是作為母國及贊普把她當政治工具的無言抗議? 贊普身亡後,尺尊的歌聲表情似也不見悲傷,不過雖然表演者每次一開口一唱曲一動作,那種格格不入感會讓舞台頓時變得不穩定,看著坐立難安,但這段頌經倒是意外地流暢好聽。


個人很喜歡南管反這段安排,二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子,在喪夫後發現什麼都是空的,彼此相對無言,但此時卻是最瞭解對方心情的人,很美的畫面,詞曲都很讚,不過要非歌仔戲也非歌手的表演者唱南管反…,這應該有難度吧,首演場就出槌了,還好娘子身經百戰,馬上圓了過來,但對鍾愛南管反的我來說,卻是一大遺憾。還好後面二場勉強過關,但還是很想建議劇團,跨界合作當然是好,但太跳tone的跨界,真的很考驗觀眾的心臟呀。娘子接下來唱的七字清板唱得超割心的,一開口就讓我跟著潸然淚下,後面再搭配著"最後的心願",不想哭都不行。總覺得娘子從春櫻小姑開始,演技和唱腔有了更進一步的躍升,內心戲更加細膩,唱腔感情也更加豐富,讓我幾度忍不住替她狂按讚。




咪神的祿東贊雖然戲份頗多,不過真正主戲應該只有壓著小贊普堅持出兵這段,但僅這段就讓我對她的表演再次讚嘆不已,她把一位忠貞到剛愎自用的老臣詮釋得很精準,嗆文成丟紙條下令出兵那段,更是氣勢驚人,而且還一氣呵成,讓我忍不住狂鼓掌(不知為何,這齣戲其實金三角的角色困難度都不高,但總有種三人表現特別精采的感覺,很妙)。而從這段,也可以感受到贊普身亡後,文成在吐蕃的尷尬與無力感,尤其是唐蕃開戰後,應該更是難以安身立命,只可惜這部份依然高高舉起輕輕帶下。至於既然是這樣,文成為何還要留在吐蕃? 或許這就是這齣戲對文成的詮釋,「文成公主或許正是一位勞動者,沒必要也不需要甚至沒想過要記載一堆事蹟理由,她就只是做和付出」,比起那些慈悲偉大的理由,我更喜歡導演的這段說法,換成溫柔的說法,心在哪裏,故鄉就在哪裏~




第一次看時因為座位因素一直無法專心(好奇買了包廂,結果這次舞台拉深,竟然只能看到五分之一的勃海...),因此常錯過了戲中的時間序,所以乍看到文成白髮出場時有點愕然,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又與東贊發兵隔了近20年(文成在西藏大概待了40年左右,守寡31年),但還是覺得劇情跳得有點快啦,只是再不跳,大概得演到十二點了。三娘拜別文成這段,每次看每次哭,弦樂美到不行,三娘的表情與聲音超有感情的,這真的要替王彩樺小姐拍拍手,這齣戲的笑點幾乎都是在她身上,頗有畫龍點睛之效,唱和身段自然不能和專業相比,但也恰如其份地完成,演出成果是精采的,對個人而言,是次成功的跨界演出(不過她應該算半跨界吧)。

最後這段藏王魂魄來歸,雖然是老梗,但真的是超美的,在雪花紛飛中,獨自一人踽踽獨行的白髮文成,在與贊普初遇的柏海見到了贊普,身穿白衣的二人唱起浮生如夢,詞美曲美景美音樂美歌聲美身段美,氛圍真的是如夢似幻。贊普要文成隨她而去,文成又再回望了一下拉薩和長安城,浮生若夢,在翩翩雪花、激昂的音樂,以及大川老師、仁增小姐的歌聲中,與贊普雙雙隱入後面的舞台,浮生夢醒,天地一片白茫~




精彩的演員、唱詞、舞台、音樂、服裝,雖然上半場劇情平了些,意旨模糊了些,角色人設單純了些,故事也簡單些,但基於文成的敏感身份,或許這是最適切,最能在製作人、導演、編劇、其他製作團隊人員、戲迷、法王、仁波切、西藏朋友之間取得平衡的表現方式吧,雖不滿意,但能接受。另外音樂雖然美,尤其是幾段演員對話時的弦樂配樂超讚的,但有時會覺得樂風不太搭有違和感,聲量也大了些,有時會蓋過演員聲音,而且聽久會覺得有點聽覺疲乏,不過依舊是瑕不掩瑜。

製作十分精緻的一齣戲,雖然劇情淡淡的,角色情緒也多是淡淡的(不過畫面和音樂倒是滿滿的),而且還是免不了有著些許宗教包袱,不過我喜歡編劇所塑造的親民度母,可以體會到為何百姓們會視她如母如姐,而幾個片段也是越看越動人,越看越愛,對個人來說是餘韻很強的戲,只是,貪心的我,還是很想看看大改版前的劇本,是個怎樣的文成(沒辦法,導演的話一整個勾動我的好奇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