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寶塚歌劇團 凡爾賽玫瑰之奧斯卡篇 & 菲爾遜與瑪麗安東尼德篇

看完"漢斯(我還是習慣這名字)與瑪莉皇后篇"以及"奧斯卡篇"後,可以理解為啥寶塚這次來,不是演知名度最高的奧斯卡篇了,因為奧斯卡篇是從奧斯卡進入衛兵隊開始演起,那時已經是法國革命前夕,四處一片風雨飄搖,氛圍是比較沉重的,更重要的是奧斯卡篇沒有娘役的戲份,主要角色都是男役飾演,即使是奧斯卡也一樣。

相較下,漢瑪篇很多宮廷戲,可以看到一群法國社交名媛穿著華麗無比的禮服穿梭在舞台上,非常能發揮寶塚華燦燦的風格。劇情方面較偏重在漢斯與皇后的愛情,以及奧斯卡對漢斯的傾慕,中間又加了一些奧斯卡的戲,看起來調性較浪漫些,不過劇情被切割得如此瑣碎,我很懷疑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真看得懂這些人之間的糾結? 


就更別說把我心愛的奧斯卡變成配角,然後還那麼明顯地表露出對漢斯的思慕(如果真要演這個,為啥不演奧斯卡換女裝掩飾身份去參加舞會,以圓了自己想和漢斯一舞的夢?),下半場又突然變成要做小安的妻子,一整個轉折得太硬了,奧斯卡對小安那種從青梅竹馬的兄妹情,逐步轉化為知己般的愛情,最後終於突破身份限制而相愛,這段一波三折卻又盪氣迴腸讓人回味再三的愛情,根本就切割得讓人看著莫名其妙。不懂既然主角是漢瑪,為啥要加入這麼多奧斯卡和小安的戲? 是因為原著中漢瑪的篇幅本來就少,高潮戲大概就瑪莉皇后上斬台那段,前面根本沒啥較完整的對手戲,所以只好加進一些奧斯卡的戲份撐場面?

倒是奧斯卡篇,雖然劇情也是濃縮非常多,許多角色也神隱了,包括漢斯和皇后,但整體來說有抓住奧斯卡這個人物的特色,而且把主軸放在奧斯卡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而非二段愛情上,也讓我對這齣原本以為會是像漢瑪那樣的言情戲括目相看。雖然還是怨念小安的戲份少了些(他和奧斯卡應該是形影不離的呀),和奧斯卡這段十幾年的感情鋪陳的太簡略,不過小安下毒及奧斯卡告白這二段,還是讓我頗為感動,最後小安身亡那段更是賺到我的眼淚(不過還是原著更讓人心痛到淚流不止...)

看完後突然發現寶塚其實不太適合演奧斯卡篇,雖然服裝非常華美,很能呈現當時法國宮廷那種奢華,而英挺帥氣的男役來演奧斯卡,更是再適合不過,但問題出在這齣戲中幾乎都是男性角色的戲份,而奧斯卡的特色在她似男似女的中性美,夾雜在一群男子之間,更能襯拖出她的英氣與美貌,但寶塚和歌仔戲一樣,男性角色也都是由女性飾演,也因此夾雜在一群男役之間,無形中把奧斯卡的亮度給降低了,顯現不出她的獨特性。

也因此,詮釋奧斯卡這角色難度更高,因為她不是像孟麗君那樣在隱瞞自己性別,孟麗君在宮廷上就是小生演法,回閨房就偏小旦演法,其實還是分得蠻清楚(當然有人回閨房後還是用小生演法就另當別論),但奧斯卡不是,大家全都知道她是女人,只是從小被當男人訓練長大,所以她除了要有男子氣慨外,又要保有女性特質的一面,不能是整個男性化的男人婆,不然也很難說服為何那麼多男子依舊傾心於她。而在寶塚一群男役中,這種區別又更難作到,就像我會覺得朝海光的奧斯卡太剛硬了些,老是不自覺把奧斯卡當男性看,而真風的奧斯卡扮相又不夠英氣,覺得甜美了些,果然是兩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